我追循蘇軾走了一生
“我追循蘇軾、蘇轍走了一生,有緣見著了兄弟二人,所有的事情,豁然開朗?!?/blockquote>李常生研究蘇軾,癡迷,玩命。
為了研究蘇軾,六十歲后他連讀兩個博士學位。
64歲考入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為重走蘇軾之路學習歷史地理研究方法。
69歲考入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鉆研蘇軾的文學作品。
蘇軾一生在世間六十四年,曾先后八次進京做官,在鳳翔、杭州做過通判,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潁州、揚州做過太守,后被貶至黃州、惠州、儋州等地。
蘇軾一生所行走的路程,接近三萬公里,顛沛在路上的時間接近八年。
李常生花了近十二年時間循著千年以前東坡的人生軌跡,考察、考證、研究蘇東坡所到之處、所留之跡。幾乎走遍蘇軾所經過、到過的每一條道路,著120萬字的《蘇軾行蹤考》,繪制出蘇軾走過的路線圖、蘇軾到過各地點的位置圖。
很多地點,李常生說要反復找,“秦嶺,來回走過三次。廣東的東江、西江、北江,江西的贛江,也各走過三次。廬山上過四次,惠州到過十一次,黃州去過十三次。蘇軾任鳳翔簽判與杭州任職,各方出巡四次以上,我也得找到他出巡的每一個地點。
長江三峽走過五次,精細探索蘇軾詩中所描述過的每一個地方。因長江大壩的興筑,長江水位提高幾十米,故許多地方已經沒入水底,只好一去再去、一找再找,不敢馬虎?!?/span>
為何如此愛蘇軾?“九百多年來,為什么中國歷代都有那么多人熱愛這位大詩人?蘇東坡主要的魅力,是他閃爍的天才所具有的吸引力,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span>
*以下為李常生自述。
蘇軾到底去過哪些地方?
1101年7月28日,蘇軾歿于常州藤花舊館,我是1949年1月30日出生在今常州樁庭橋附近,中間隔了848年,兩地距離1.4公里,這大約就是我與蘇軾的緣分吧!
大學期間,我看過林語堂先生所寫的《蘇東坡傳》好幾次,觸發了我長期研究蘇軾、蘇轍的興趣和喜好。
我1988年就往大陸跑,回老家做點小生意。后來,又讀了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做古典建筑學術研究,在中國大陸跑了兩三百個城市。
25年前我在武漢做建筑相關的事情,我就想去找蘇軾的赤壁。那時候第一次去黃岡,當時鄂州和黃岡之間的橋都還沒有建,到了鄂州還要坐船才能到黃岡,才找到赤壁。
以前的赤壁下面的水池是二十八米,海拔二十八米高?,F在的水面是下降了十八米,所以那時候赤壁(比現在)高十八米
以前,它是一個很大、很寬、很高的赤壁。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以前的東西。
黃岡我大概去過十八次,蘇軾的那個“東坡”在哪里?“東坡”在宋代時的位置對應現在的位置是哪里?還有蘇軾很多買地的沙湖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反復去18次,反復研究各種文獻,然后再去現場看。
《蘇軾行蹤考》跑了十二年寫完,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
蘇軾第一次出眉山的時候走水路,所以長江三峽那一段我很認真地走。蘇軾跟他太太、他弟弟和他爸爸出川坐船的時候,他們比賽作詩,沿途幾乎提了幾十個地方。
但要找到這幾十個地方不容易的,因為三峽建了水庫,很多地方已經淹了。
長江三峽我坐火車走過,坐汽車一站一站的走過,坐船走過,最后都找到了,每個地方的經緯度我都有標出來。這一定得要足夠了解,去很多次才能實現。
我重走蘇軾路為什么走那么久?
第一,如何知道蘇軾到底去過哪些地方,這個是很困難。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從各種古籍中找到蘇軾到底去過哪些地方。
一種是他自己的詞或文中有寫;一種是他的詩文里面沒有寫的,但別人寫了;
再一種是,比如杭州他去過某個地方,他詩文中沒有寫,其他人也沒寫,但是明朝的一個人突然看到某個山洞外面有一個石刻,上面是蘇軾和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來過這里,這得是看明朝的書才知道蘇軾來過。
第二,因為有很多地方是去很多次的。比如說惠州,我大概去了十五、六次。我不是去惠州這一個地方,而是把蘇軾去過的、提到過的五、六十個地方都走了一遍。
很多人都是單一走蘇軾到過的地點,實際每個點里面有無數個細的點。比如說,杭州看兩天就走,沒用。
因為杭州蘇軾寫了五、六十個地方。蘇軾當時是杭州通判,通判就是副州長,就像現在的副市長。他有必要巡視各地,當時杭州鄉下每一個縣,縣里的廟他都去過。比如,他去富春江看到嚴陵釣臺(嚴陵釣魚的地方),現在那個地方得租船過去看才找到的。
杭州我去過二十多次,有些地方根本找不到,有些時候要碰巧。杭州西湖后面有座山,蘇軾去過山上的蓮花洞,那個山上面現在還有個大公園,我問了山上每個點的人,都沒有一個人知道蓮花洞在哪里。
后來,我在這個山上找到個地方,當時是唐宋以前他們祭祖、祭天的地方,角落里有一個洞,那個洞已經變得很小了,有一個破牌子上面寫著“蓮花洞”。當地的管理人員都不知道有這么個洞。一個地方必須去多次,才找到。找蓮花洞的時候,我走的路也最多,我看計步器,那一天走了4萬5千步,才找到。
海南儋州我去過7次,每一個地方都走到了。蘇軾在儋州的地現在還在,上面種了菜,我在那里坐了幾個小時,感受蘇軾當時住在里面的感覺。
蘇軾在徐州時帶領老百姓在石潭禱告下雨,這個“石潭”在哪里沒有人知道。
我去徐州去了七、八次,最后找到一個老先生,帶我去找。原來是在山上,山上有一大片樹林,樹林走進去中間有一塊平平的、可能占了半畝地的大石頭。
大石頭的角落,有一個水池,小的不得了,長一米,寬半米?,F在這個水池它在冒水,從宋代冒水一直冒到現在。
為什么會冒水我不知道,但是這個地方就確定是石潭。因為蘇軾要祈禱下雨的地方,一定是一年四季都會有水的地方。
重走蘇軾之路這過程中,也有人跟我走,但是走了兩三趟以后就不走了,太累。比如我從海南島走到長江,沿路坐車一站一站的到長江,一走走20天。天天趕路,夏天衣服都沒辦法洗。
我也曾經出200塊錢每天,請個年輕人跟著我走,包吃住。那我也找不到人,因為太辛苦了。全國走完蘇軾路線的就我一個,這是我自己的興趣,完全自費。
“短松岡”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非要去實地看?
因為不去看,怎么知道蘇軾詩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說,蘇軾講碧落洞。碧落洞在廣東北江英州,現在是英德。找到那個山洞過一片稻田地,再進去山里才能找到。這座山不寬,但很長,洞里面有一條河穿過。山的那一邊是一個盆地,四周也是山,那里面就像世外桃源一樣。等于過了這個山洞,就看到了“世外桃源”。這個山洞的墻壁上、還有頂上,刻了很多詩詞,大部分都是宋代的詩詞,宋代以后人去的就比較少,到現在根本沒有人去了。
見過這個山洞以后,再看蘇軾的《碧落洞》,才知道是什么意思。沒有去過的人永遠不知道他寫的那首詩描述的是什么樣子。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槎牙亂峰合,晃蕩絕壁橫。
遙知紫翠間,古來仙釋并。
陽崖射朝日,高處連玉京。
陰谷叩白月,夢中游化城。
果然石門開,中有銀河傾。
幽龕入窈窕,別戶穿虛明。
泉流下珠琲,乳蓋交縵纓。
我行畏人知,恐為仙者迎。
小語輒響答,空山自雷驚。
策杖歸去來,治具煩方平。
為什么要發展文學地理?
大家都知道蘇軾寫過“十年生死兩茫?!?。在密州超然臺作詩給他的亡妻。最后一句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最后為什么是短松岡來收尾?
“短松岡”是什么意思?
所有蘇東坡的詩集上面,短松岡就是指短松樹的山岡。是這么簡單嗎?不是這么簡單。
蘇軾的第一個太太,王弗,27歲就死了。短松岡,其實是在眉山蘇墳山(蘇軾的父母,還有王弗埋葬的地方)。蘇軾為了紀念他們,在蘇墳山種了有上萬棵松樹,這些松樹經過十年也不會長高,所以“短松岡”其實是指王弗墓。
每年明月夜他在高高的臺上看月亮,而王弗在冰冷的短松樹山岡,埋在地下非常孤獨,非常寂寞。這首詞最后把兩個人拉開了,非常悲慘,我在這,你卻在那。
徐志摩也寫了很多情詩。但蘇軾的情詩讓人很感嘆,很感動,感動在心里頭。聽完“十年生死兩茫?!钡慕忉屩?,會突然感動到骨頭里去,這是蘇軾的高明之處。徐志摩寫不到人家骨頭里去。就憑“短松岡”這三個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這首詩里必須兩個地方必看,眉州蘇墳山短松岡要看,密州超然臺也要看。
超然臺晚上一般不讓上去,我是8月15日那天晚上主任準我上去的。我一個人在超然臺待了三個小時看月亮,一直反復的想這個詞。最后一想,原來是這么回事。我覺得很多重要的詩作,如果沒有看到現場的東西就來解釋的話,是解釋不通的,或者只能解釋半吊子。
蘇軾去過的很多地方,都沒有陸路可走。比如,蘇軾提到廣東北江有一個飛來寺,這個廟蓋的時候在北江峽谷,有樹,有山。飛來寺到現在都沒有陸路可以走,只有船可以到。我就一個人包了一條船去到飛來寺,才知道飛來寺是怎么回事。
峽山寺
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
我行無遲速,攝衣步孱顏。
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
云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
石泉解娛客,琴筑鳴空山。
佳人劍翁孫,游戲暫人間。
忽憶嘯云侶,賦詩留玉環。
林深不可見,霧雨霾髻鬟。這個故事我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坦白講現在我自己時間不夠了,我二十多年在大陸讀了三個博士,花了三百多萬。你知道誰最偉大,我老婆最偉大,全世界上哪一個老婆可以準她先生二十年不賺錢,光花錢,然后又離家,在家里的時間少。我真的把家里儲蓄用光。如果這三百萬,能夠在20年前在大陸買房子,我現在是大富翁了。我沒有買房子,我就一直花錢。
我還想寫一本“蘇軾史傳”的書。我明年(2021年)還想去考佛學博士班,研究佛學。因為蘇軾跟佛學之間有關系,蘇軾有驅魔驅鬼的事情,所以我也想研究佛教里面驅魔驅鬼的事情。
有很多小故事,舉個例子,蘇軾在宜昌的時候,從下長江到宜昌,寫了一首詩,叫清溪寺。這個寺在當陽,當陽在宜昌北大概20公里的地方。蘇軾的《寄題清溪寺》寫了鬼谷子洞。詩里面都是描寫鬼谷子的事情。
我們找鬼谷子洞找不到,找了好多次找不到。最后有人帶我找,在路邊上找到一個老太婆,她說我知道,從山里的峽谷一直走,走兩個多小時,走得到。
我叫出租車司機帶我去,出租車司機不帶,只肯在外邊等。我就一個人去,那個峽谷就是一條河,全是水坑,都是一些大石頭,長滿了兩人高的茅草,在茅草堆中間踩著大石頭往前走。大石頭很滑,跌倒了二十幾次。
走了兩個小時以后,看到右邊有一些石頭堆的樓梯,我又上去看,果然有一個房子,房子很淺,大概只有2米深。再一看過去就是一個洞,果然就是鬼谷子洞。
我踏進去最后一階的時候就喊,有人在嗎。喊了幾十聲,沒有人回應。我就再往前,我剛一進去,后面一個女孩子就叫,哎,你是干什么的。我就回頭看,因為很奇怪,怎么會有人。
我就跟這個女孩子談了起來。讓我吃驚的有幾個地方,第一個這個女孩子很年輕,二十幾歲。第二,我跟她談蘇軾。她給我講的蘇軾的深度已經到了讀文學博士的深度了,令我奇怪。為什么在這樣荒僻的地方有一個二十幾歲長的很漂亮的女孩子,在這里看這個小廟,然后她的程度又這么高。
但因為快天黑我急著要回去,我就趕快往回走。那個女孩子跟著我走,我剛下第二個臺階的時候,就看不到那個女孩子了。出去后,我再怎么想那個女孩子樣子,我都想不起來。這個故事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解釋不出來很多事情。
寄題清溪寺
口舌安足恃,韓非死說難。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遺書今未亡,小數不足觀。
秦儀固新學,見利不知患。
嗟時無桓文,使彼二子顛。
死敗無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窮,不若愚自安。
遺宮若有神,頷首然吾言。
骨寒命薄、自料必死
“蘇軾傳”寫的最好的兩個人,一個是林語堂,一個是李一冰。這兩本“蘇軾傳”的缺點是,他們沒有去過當地,沒有地理概念的時候往往會寫錯很多東西。因為沒有去過,描寫蘇軾行跡路線就會寫錯。他們常常犯這個毛病。
還有一個缺點,作者太年輕,寫書時候四、五十歲,對蘇軾六十歲以后的心情搞不清楚。六十歲以后蘇軾的詩詞里的含義,沒有跨過那個年齡是不會理解的。
林語堂是用英文寫,翻譯成中文,就會把歷史的味道、文學的味道都去掉了。
我2004年讀東南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去常州。我現在在寫《常州蘇軾》。因為常州是蘇軾死亡的地方。
為什么說常州就代表蘇軾呢?
以前宜興屬于常州,蘇軾在宜興買了兩三塊地。蘇軾在常州躬耕,現在常州大概四、五千人是蘇軾的后代。
為什么在宜興買了幾塊地呢?是因為蘇軾考上進士的時候,皇上請他們在瓊林苑吃飯(現在開封西邊的花苑)。同屆剛好有位宜興籍的進士蔣之奇,坐在蘇軾邊上,講宜興好,歡迎蘇軾將來到宜興去住。
之后,蘇軾在江南待過很多地方,杭州、湖州、揚州,他對江南的印象很好,對宜興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
蘇軾從四川出來,一當官就覺得官不是那么好做的,因為宮里天天有人排擠他。
之后蘇軾到徐州當官,最后離開的時候想買地,就是在現在的云龍山下,但沒買成。
后來被貶到黃州,心里就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當官。所以就又看了兩次地,其中一次就是去沙湖買地。沙湖就是蘇軾寫《定風波》的地方。但是都沒有買成。
蘇軾曾計劃在潤州買地,那個地屬于金山寺私產,所以也沒買成。
后來蘇軾的兩個好友單錫和邵民瞻就把蘇軾拐到宜興來買地。
蘇軾在揚州一直寫信給皇上,說我現在在宜興買了地,我現在也老邁了,快五十歲了,請你們讓我退休好了,就住在常州了。
“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了饘粥,所以崎嶇萬里,奔歸常州,以盡余年。而臣人微罪重,骨寒命薄,難以授陛下再生之賜,于五月間行至真州,瘴毒大作,乘船至潤州,昏不知人者累日。今已至常州,百病橫生,四肢腫滿,渴消唾血,全不能食者,二十余日矣,自料必死。臣今行年六十有六,死亦何恨,但草木昆蟲貪生之意,尚復留戀圣世,以辭此寵祿,或可茍延歲月,欲望朝廷哀憐,特許臣守本官致仕。臣無任?!保ㄒ模骸镀蛑率藸睢罚?/span>
蘇軾最后死在常州,他死的地方很怪叫白云尖,那個尖尖一塊地,兩邊都是水,那是常州文脈的所在。
蘇軾在宜州生病,夏天很熱,沒有水喝,可能喝運河里面的水,得了痢疾。他本來想跟他弟弟住在穎昌(今天的許昌)。但是后來皇太后死了,朝中有變,蘇軾如果跟他弟弟住到穎昌,怕拖累弟弟。所以他就往南走是想要到宜興去,因為他有地在宜興??赡芩纳眢w撐不住走那么遠,就在常州租了一個地方住,叫孫氏宅。孫氏宅就在白云尖的尖頭?,F在大家看到的孫氏老宅是我們東南大學一二十年前在原址上重建的。
《蘇軾行蹤考》沒有出版,都是我送給各個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武漢大學、東南大學)。
《蘇軾行蹤考》現在可以免費下載。因為我沒有想出名,也沒有想賺錢,我只是認為我做了這件事情,把這個事情做完了。因為我自己身體也不好,我估計七十五歲以前會死掉,所以我也沒有什么求名求利的想法?!冻V萏K軾》,我送給常州人。
妻小圓去年跟我說過一句話:“你愈來愈像蘇軾了?!?/span>
***
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關于蘇東坡的視頻課——《我們的蘇東坡》,20集視頻將帶你走遍12個蘇東坡行跡之城,尋訪80余處蘇東坡到過的亭臺樓閣,拜賞286篇蘇東坡詩詞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畫名帖,追蹤蘇東坡朋友圈里63名親友同僚,講述完整蘇東坡人生故事,呈現詳盡的東坡人生路線圖。
點擊圖片,立即查閱課程
《我們的蘇東坡》 原價109元
已經購買『南方周末年會員』的用戶可免費領取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