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悼女詩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羅聘《袁枚像》。
兒童夭折與婦女早亡率奇高的世代,產生了“悼女詩”這個令人心碎的類型。清乾隆間文學家袁枚(1716-1798)以一系列嫁女、悼婿、悼女詩,串起了女兒阿成生命凋零的全過程。阿成十七歲,適吳門望族婁關蔣氏第六子蔣元鼐。雖則“春花多辭樹,嫁女多辭家”自古而然,愛女又嫁得如此稱心遂意,袁枚仍難遣滿腔失落,《嫁女詞》絮絮叨叨,全無往日灑脫風度:
同居人暫離,惄焉心已惱。
況是掌中珠,懷中最嬌小。
……
人視已長成,我視猶襁褓。
并此復乖分,教我如何老!
夫婿住姑蘇,江天水渺渺。
田多尸祭忙,族大持家早。
歸寧豈不歸,路遠終知少。
堂前晝愔愔,膝下風悄悄。
中郎幾卷書,他日付誰好?
阿成婚后偕婿歸寧,袁枚喜悅之余,不忘放下身段懇乞女婿“閨中失禮憐渠小,堂上承歡仗汝教”。哪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