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湖月,惠州穿越看東坡

不過是公事公辦的規矩文字,居然讀得鼻子一酸,好像井底突然泛起微瀾。在很多名勝古跡,都能觸摸到類似的虔誠,它好像已經進入國人的基因。

官員有愛在民,總會被百姓擁戴。假如他還有不同尋常的文采風流,那就會讓人由敬而陡增愛與惜。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故居已成東坡祠

蘇東坡從北疆邊城定州南下,經過半年長途奔波,于哲宗紹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抵達惠州。同行的有幼子蘇過、侍妾朝云與兩個老婢。這個當年的邊遠小城,會怎樣對待曾經的高官、如今的謫臣和名滿天下的詩人?

東坡引發的動靜似乎不小,大家驚訝、感嘆又熱情地迎候他,“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弊屗X得惠州并不陌生,仿佛曾經舊游。后來,因為山水秀邃、人情溫暖、蔬果美味,東坡多次表示對此地的喜歡。他已被朝廷唾棄,明哲保身之輩自然懂得見風使舵,但是總有一些心存愛戴的官吏樂于親近東坡,為之提供方便,還不時送來米面茶酒等。兩任知州詹范、方子容都是仁厚君子,非常喜歡跟東坡交往,十分照顧他。

東坡的種種善舉則讓人念念不忘。他到惠州一年后衣食漸窘,仍多次捐資,助修橋梁,營造義冢埋葬無主尸骨,施舍藥物治療瘴毒,幫助農夫改良農具……因為東坡的一些建議言之有理,繳稅不公、軍民雜居等許多積弊得以消除,惠州和廣東的民眾因此受惠。謫臣通常都閉門索居,以免招惹麻煩。東坡同樣盡量謹小慎微,卻忍不住要興利除弊,確實如弟弟子由所言:“見義勇于敢為,而不顧其害?!?/p>

惠州人當然也一直記得,東坡來此不到三年,卻留下五百多篇()詩文。

惠州西湖邊的蘇東坡塑像 (視覺中國/圖)

12月中旬,在川西平原已經要用羽絨服御寒,惠州街上的多數人卻只需一件薄外套。出租車師傅是個小伙子,穿著短袖T恤,他說最冷時不過添件長袖而已??梢韵胍姶说叵奶斓难谉?。

晚年才來到嶺南的東坡,不太適應惠州的悶熱潮濕,他多次提到此地的暑溽、秋熱難耐。東坡選擇在江邊小山白鶴峰建房,也是希望新居地勢稍高,能夠相對涼快、干燥一些。當然,老人因此必須忍受外出時爬坡上坎之勞累。

白鶴居花了十來個月建造,耗盡積蓄。本以為可以終老于此,東坡卻只住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離開——紹圣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遷入白鶴居,闊別近三年的長子蘇邁、次子蘇迨帶著三房家眷從宜興南下,一家三代終于團聚。但閏二月十九日朝廷就追貶東坡為瓊州別駕,四月十七日正式接到移居海南的詔令,兩天后蘇過陪他啟程。

蘇邁帶著其余的家人長住白鶴居,直到元符三年(1100)父親從海南遇赦北歸。此后,惠州人將白鶴居改為東坡祠,供人瞻仰。州、縣的主要官員上任,總會拜謁東坡祠,他們中的很多人癡心迷戀東坡。從北宋立祠至清末的810年間,東坡祠有過三十多次重建、擴建或維修,現在的東坡祠是2018年完成重修后開放的。

之前曾經疑惑,白鶴峰到底有多高呢?估計不會突兀聳立吧,否則,六十來歲的東坡,出門豈不是太辛苦。后來看到惠州學者張友仁的《惠州西湖志》說,白鶴峰高五丈。算來差不多五層樓高,還好,不覺舒了一口氣。

惠州蘇東坡祠 (盧向前/圖)

營造白鶴居時,東坡請友人程天侔幫他找一些大小適中的樹木,柑橘、松柏、柚子、荔枝、楊梅、枇杷、含笑,都可以。它們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很多還是蜀中常見的。

東坡蒔花弄草的興致很高,白鶴居被植物環繞,他在詩中表示滿足:親手種的松柏都發了新枝,門外橘花開得鮮麗,墻頭荔枝已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