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黃鶴還是乘白云
流傳了八百多年的《黃鶴樓》怎么會突然被人擅改呢?這恐怕與明人的文風、學風有關。明人學風粗疏,又好譏評古人,他們對待古籍編纂的態度也不夠嚴肅。清代學者說“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語或過火,然事出有因。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有沒有這樣的一首唐詩,它問世之初就轟動一時,到了后代更是家喻戶曉?有的,那就是崔顥的《黃鶴樓》。據北宋李畋《該聞錄》記載,“唐崔顥《題武昌黃鶴樓》詩云……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臺》詩?!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五引)連眼空四海的李白都為之傾倒,崔詩之佳不言而喻。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并非向壁虛構。因為《黃鶴樓》曾被選進《國秀集》,此集選詩的年代下限是天寶三載(744),崔顥于開元十一年(722)進士及第,則此詩應作于開元年間。而李白曾于開元二十三年(735)游武昌,且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很有可能讀到崔詩。而且《登金陵鳳凰臺》一詩受到崔詩的影響,也確實相當明顯。到了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斷言:“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钡搅爽F代,王兆鵬在《唐詩排行榜》中根據多種參數對各體唐詩名篇進行綜合測評,最終選出100首最佳唐詩,《黃鶴樓》竟然名列榜首!可見此詩不但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趨暗淡,反而越來越光芒四射!
戰國時的呂不韋使門客編成《呂氏春秋》,把書稿公布在咸陽城門,下令有能增損一字者賞予千金,那當然是倚仗權勢,并非書稿當真完美?!饵S鶴樓》則不然,它確是一字千金的唐詩名篇,讀者自會心悅誠服,頂禮膜拜,誰敢對它指瑕索瘢,說三道四?但到了后代,一來傳播中發生變異,二來還真有人出來為崔顥改詩,于是產生了不少異文。我們且看兩個最典型的異文。
第一個文本是: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span>
第二個文本是:
“昔人已乘白云去,茲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span>
兩種文本有多處差異,最重要的異文則是首句:一作“乘黃鶴”,一作“乘白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