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派送甚至原路返回,快遞為何變慢?
被耽擱的快遞包括電子產品、食物、日化等各種門類,其中,生鮮是快遞時效變慢而受損的重災區。
如果快遞只是耽擱幾天,那很可能是受快遞消毒的影響。對于“消殺靜置”,各地要求不一。
責任編輯:汪韜
2022年3月26日,福建泉州多個區域劃為封控區、管控區。圖為泉州石獅市,快遞員在配送途中,保障物資供應。
快遞正變得越來越慢。
輕點指尖下單,隔幾日物品就送達門口的日常體驗,最近越來越難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十余位買家,他們的快遞有的繞了遠路,好在最終抵達;有的在中轉站不斷消殺,延遲派送;有的物流信息中斷,只能退款,原路返回。賣家也無可奈何,遣返的快遞有的丟了,有的還是繼續原路送達,損失不小。
各地突發的疫情是導致快遞變慢的原因。這個環環相扣的長鏈條行業,一個環節出問題,很容易導致整體的延誤。“我們發貨平時三天左右到,現在一般都會晚一兩天,快遞需要消毒;另外以前一天發幾趟運輸車,現在減少了。”一位經營書籍的淘寶店主說。
因為疫情防控,多地對快遞收發作了諸多限制,快遞收發量下降明顯。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清明節放假期間(4月3日-5日),全國郵政快遞業共攬收包裹6.6億件,比2021年同期下降13.3%;共投遞包裹6.9億件,比2021年同期下降12.8%。
4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郵政管理部門要將郵政、快遞作為民生重點,在符合地方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組織行業及時恢復正常運行。3天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專班關于全力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醫療與防控物資、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物資、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和農業、能源、原材料、重點工業品等重要生產物資運輸暢通。
各式各樣的“慢”法
多家快遞公司表示,吉林省和上海市的快遞業務受到影響的最為嚴重。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從山東、江蘇到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快遞也受到了影響。
有的包裹不得不“舍近求遠”。
2022年3月27日,福建莆田的吳晶晶網購了一瓶卸妝油,從江蘇蘇州發貨,29日卸妝油運抵福州分撥中心,按理說下一步會運送到一百公里外的莆田公司網點。但30日這天,物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M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