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企業更需向前一步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年度聯絡代表大會召開,來自世界各地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先企業、學者、政府顧問、社會活動家共同討論了在變動環境中促進商業和世界可持續的方法和路徑,企業需要在經濟、社會、環境價值上有更均衡的表現。
責任編輯:康華
4月5日-7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SD)在瑞士蒙特勒召開年度聯絡代表大會,召集來自全球領先企業和組織約700名專業人士,共同探討當前環境下最緊迫的可持續發展議題。
因為疫情原因,今年會議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形式舉辦。三天的會議共包含6個主論壇和近20個專題委員會小組會議,涵蓋氣候與能源、碳信息透明、平等與包容、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環境社會和治理等議題。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1995年由聯合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和“世界工業環境理事會”合并成立,作為商業領域應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平臺,其會員由全球200多家世界領先企業組成,每年會定期召開聯絡代表大會,就當前環境下最迫切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展討論、制定解決方案,促進價值鏈上下游的合作。
隨著氣候變化壓力和社會緊張局勢加劇,商業領域面臨風險日趨復雜,企業難以孤身應對。WBCSD致力于搭建一個平臺,以企業為主導,匯聚來自學術界、政府、公益機構、民間機構的參與者,通過項目、培訓、合作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今年WBCSD的聯絡代表大會聚焦于凈零(net-zero)、自然友好(nature-positive)和更公平的世界(equitable world),討論如何在這些領域幫助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
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需要科學化
2022年2月,IPCC發布第六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闡述氣候變化的威脅和行動的緊迫性,人類正在面臨物種減少、水質變差、疾病風險上升、居住環境變差等多重威脅,需要從減緩和適應兩個角度應對氣候變化。但是,并非有所行動就會有用,錯誤的策略可能會帶來更糟糕的結果,報告指出,當人們只關注單一部門、單一風險的情況下可能存在“適應不良”的負面效果。
這進一步提醒企業,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合作對話,共同解決氣候變化給商業帶來的重重挑戰。
在“雙碳”背景下,中國企業不僅要著手設置科學的減碳目標,還需要精確測量和減少排放。為實現這一目標,碳信息透明度的相關測量、盤查和披露標準都亟待建立,推動行業上下游間的碳測算與合作。
企業要提升動蕩環境中的經營韌性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與此同時歐洲東部邊境爆發沖突,對糧食和能源系統以及其他商品價值鏈產生了巨大沖擊,加劇了各國政府和企業的財務壓力。
企業需要適應這種新的地緣政治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WBCSD結合自身綜合專業知識呼吁全球工商界同舟共濟,采取行動,重點關注三個領域:
重要供應鏈(Vital Supply Chains):從糧食和能源系統開始,側重于短期供應鏈的彈性規劃,確保民生所需;
回歸“正?!保?span>Return to “Normal” Scenarios):重點關注員工健康和復工復產;
長期影響(Long-term Impacts):重點關注新冠疫情危機中企業暴露出來的問題,吸取經驗教訓以構建未來復原力和利益相關者為中心的資本主義。
企業要為解決不平等問題貢獻力量
疫情與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導致原本弱勢的群體處境更加惡化。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開展的一項全球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正在加劇全球性別不平等的現狀。疫情暴發后,女性的失業率、輟學率都高于男性,女性承擔的無償勞動和遭受的性別暴力也增多了。
“氣候變化”也成為“不平等放大器”,全球有超過30億人生活在高度脆弱或極高脆弱的地區,氣候風險將迫使一部分人們面臨收入下降、傳染病風險增加、失去家園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
面對全球的動蕩環境,資本市場和社會對企業的期望和問責壓力都不斷增加,要求企業為應對日益嚴重的不平等問題提供答案。企業應該在更大領域發揮作用,確保更多人獲得收入、財富、機會和福祉,而不僅僅是保障少數人。
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企業重新定義價值,其商業價值必須與社會、環境價值有高度的重合,并在三種價值上表現均衡,才能獲得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時間在流逝,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行動十年”計劃只剩下八年了。新冠疫情蔓延及區域沖突暴露出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的多重風險和脆弱性,突顯出我們距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有多遠。
WBCSD及其會員企業,在不斷發揮智慧和資源,通過將聯合國SDGs納入企業商業模式中,將言辭化為行動,幫助企業更好地提高韌性,釋放新的商業機會,促進人們共同邁向一個凈零、自然友好和更加平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