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泰斗”潘際鑾:焊接我與家國
“我是工程教授,所以更強調的是動手能力。光有理論不行,工匠精神不是有技術有機器就行。就像德國對產品品質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產品講究的是每一個細節都要達到高精?!?br />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17年4月21日,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潘際鑾在家中接受采訪
2017年,90歲的潘際鑾登上中央電視臺節目《朗讀者》的舞臺。在主持人的介紹下,這位老人的面貌逐漸清晰:他是中國第一條高鐵的鐵軌焊接顧問,是中國第一座自行建設核電站的焊接顧問,參與籌辦了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焊接專業,是我國焊接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產值上千億。
90歲的潘際鑾精神矍鑠,神采奕奕地回憶著自己的家人和讀書經歷。他在戰亂年代離鄉背井,入讀西南聯大,后至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攻讀研究生,投身焊接專業超過70年。在節目中,他朗讀了康有為的《告全國民眾書》,“謹以此篇獻給清華大學和我的祖國?!彼f。
家國是潘際鑾人生中最深刻的印記與情懷。
1927年,他出生于江西瑞昌??谷諔馉幈l后,故鄉遭劫,潘家舉家逃往云南。顛沛流離中,一家人受到日軍轟炸機的襲擊,“國破家亡”的畫面留在了他的童年記憶中。那時他便下定決心,投身報國。
潘際鑾在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注冊片
定居昆明后,潘際鑾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績入讀西南聯大機械專業。他將自己的好成績歸功于父親,“他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考上時才14歲,非常聰明?!?950年,潘際鑾被教育部選派至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攻讀研究生,師從蘇聯著名的焊接專家普洛霍洛夫博士。在老師的指導下,他選擇了當時焊接技術非常重要的前沿研究項目:“焊接中的熱烈紋研究課題”。
自此,他的人生與國家命運相連,他參與創辦了中國高校第一批焊接專業,成為專業內當之無愧的代言人。他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南昌大學名譽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焊接第一人”。
接受采訪時,潘際鑾說:“我這么大歲數,還想干活,是因為自己終身陷在這個事業里了,仍然可以為國家做貢獻?!?/span>
2022年4月19日,潘際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實現焊接自動化
2007年9月,80歲的潘際鑾和課題成員去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