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胎兒到死亡,大腦的發育和衰退
科學家創建了一個迄今最全面的大腦發育圖表。這些圖表直觀地展示了人類大腦是如何在生命早期迅速生長,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緩慢萎縮的。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大腦的總白質體積(WMV)從妊娠中期到兒童早期迅速增加,在28.7歲時達到峰值,然后在50歲后加速下降。
多年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學家雅各布·賽德利茨(Jakob Seidlitz)帶他才15個月大的兒子去兒科醫生那里做檢查,醫生只是使用身高和體重圖表檢查后,便認為他的孩子屬于正常發育。但是,作為神經學家的賽德利茨深知,大腦是認知事物和世界的最重要器官,因此,至少應當有什么方法檢測大腦才能知道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時大腦是否正常,是否出現了什么變化,從而不僅是為改善健康,也為提高大腦的認知提供科學基礎。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兒科醫生對兒童大腦器官的發育缺乏可靠的生物信息。
基于想準確檢測和評估大腦的想法,賽德利茨和其團隊在后來做了一項龐大而艱巨的研究,搜集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進行研究。MRI可以提供人的大腦從胎兒到死亡之時的大腦外形、體積等信息,由此可以比較直觀地觀察和了解人的大腦隨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動態狀況。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2022年4月6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團隊總共搜集了101457人的123894次核磁共振掃描,這些人包括從懷孕16周的胎兒到100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