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為什么開始“喝啤酒、吃淀粉”了?

一年多以前,有污水處理廠開始“喝”上了啤酒,不久后,它們還將“吃”上淀粉、酵母、檸檬酸等食品。

污水行業的其他政策標準近年來呈現出“放松”的趨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認為,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并不意味著放松了對水質的要求,而是在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善標準體系。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上游啤酒廠產生的高濃度廢水,可“變廢為寶”,作為下游污水處理廠的原料,不過二者需要先達成合約。 (農健/圖)

污水處理廠到底能不能“喝啤酒”?一張罰單最近引發關注。

2022年4月2日,山東聊城生態環境局公布了2022年的第一張行政處罰決定書,華潤雪花啤酒(聊城)有限公司因廢水化學需氧量(COD)超標被處罰。但該公司辯稱,企業排出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可“變廢為寶”,作為優質的污水處理原料。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一項綜合性水質指標,通過實驗測得。就像人體檢測時的血脂,COD越高,常代表水體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越容易發黑發臭。

企業的說法并非無憑無據,一年多以前,的確有污水處理廠開始“喝”上了啤酒,不久后,它們還將“吃”上淀粉、酵母、檸檬酸等食品。

2021年初,啤酒、白酒的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同年年底,淀粉、酵母、檸檬酸的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也向社會征求意見。幾個行業標準的修改思路都是:允許生產企業與下游污水處理廠自行協商COD等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

背后的原理是,上述幾個行業的生產廢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質,且有機質含量高,可作為污水處理廠凈水所需的優質碳源。不過,上游企業和下游污水處理廠要事先達成合約。

污水行業的其他政策標準近年來也在調整,并呈現出“放松”的趨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認為,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并不意味著放松了對水質的要求,而是在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善標準體系。

啤酒廢水確可“變廢為寶”,但需有合約

聊城生態環境局的罰單顯示,1月17日,華潤雪花啤酒(聊城)有限公司外排廢水COD濃度為591mg/L,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濃度以及《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9821-2005)要求的500mg/L。

3月21日,行政處罰告知書送達啤酒廠,第二天,公司申辯“高濃度有機廢水可‘變廢為寶’”且“外排廢水超標屬于偶發性”,公司屬于中央企業上市公司,“如果出現處罰將嚴重影響集團運行,且十幾年來從來沒有出現外排廢水超標現象,屬于初犯。特申請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p>

但一周后,聊城市生態環境局經集體審議,認為申辯理由不成立,未予采納,決定罰款24萬元。

事實上,生產啤酒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