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醫學院陷3.5億稅務爭議:民辦高校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
“學校拿到一份表述方式類似‘在某個期間內,沒有發現有重大稅務違規’的證明材料,也側面體現了地方稅務部門的默許?!?br />
“民辦教育還存在一個‘假非營利性’的問題。民辦學校具有雙重使命、雙重價值,一些學??陬^上說自己是非營利,但實際上,以非營利性之名行營利之實?!?br />
方建鋒認為,學費收入占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全部收入的90%以上,倘若學校通過免稅資格認定,但學費仍然不能列入免稅收入,那國家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鼓勵和支持,“會流于空文”。
責任編輯:吳筱羽
一篇公開質疑稅務局征稅合法性的文章,讓一個陳年話題回到了民辦教育界,并引發爭議不小——民辦學校要不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2022年4月1日,民辦高校長沙醫學院在官網發文稱,長沙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下稱“第三稽查局”)向該校征繳25%的企業所得稅和滯納金,總金額超過3.5億元。
文章質疑征稅行為,并向湖南省稅務局提出行政履職申請。按照學校的說法,學費、住宿費、獎助學金和貧困助學金等項目都被計稅。學校官方微博更向學生喊話,“你想下,學費增加25%是多少?”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企業所得稅。學校認為,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學費收入不屬企業所得稅征收范圍。
校方獲得了當地教育部門的支持。近一年前,2021年5月19日,湖南省教育廳向湖南省稅務局發函,請求協調不予征收長沙醫學院的企業所得稅,并提到,湖南此前“從未對民辦高校學費收入征收過企業所得稅”。
第三稽查局則認為,無論是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學費都不屬于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
這不是民辦學校第一次身陷稅收爭議。據公開報道,福建、河南、貴州等地均有民辦學校因涉稅問題引發過關注。
“從民促法的規定上看,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高校享受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但由于兩種學校的財務管理模式不盡相同,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真正落地還存在困難?!北本┐髮W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建國表示,“相關的政策在落實上,還需要進一步細化?!?/p>
“事關重大, 火速請求”
這是一所創辦于1989年的學校。1980年代,衡陽市教育系統干部出身的何彬生離開體制下海,在深圳短暫逗留后,又回到衡陽,創辦了長沙醫學院的前身湘南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經過三十多年發展,長沙醫學院如今是湖南省內部分醫學專業專升本的唯一選擇。2020年,該校16個二級學院共培養出5357位畢業生,比湖南大學同屆畢業的本科生還多出五百余人。在官網介紹中,該校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長沙醫科大學。
醫科大學目標遠未實現,一次檢查讓學校陷入巨額稅務爭議。
2020年11月5日,第三稽查局對長沙醫學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涉稅情況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檢查。
2021年5月6日、13日,該局兩次下達《稅務事項通知書》。第一份通知書提出了長沙醫學院需要補繳的多個稅種,包括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其中,企業所得稅約3.5億元。
何彬生不服。他引用的法律依據為民促法第四十七條和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前者提到“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后者則提到,“按照稅法規定進行免稅資格認定后,免征非營利性收入的企業所得稅?!?/p>
換而言之,在何彬生看來,長沙醫學院作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他的學校并未進行免稅資格認定。
第二份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