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遠行》:疫情中的中國留學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可能忘了,年輕的生命,那種多元化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你看到了另一種信息量,他不是在教室里完成學業,可能他行走著就是一種學習,可能他在那個地方跟人共事過,經歷了一番人生,也是一種學習?!?/blockquote>責任編輯:邢人儼
作為蒙大拿大學新聞學院唯一一位外籍學生,樓佳凱用鏡頭記錄下美國西部的壯麗與滄桑,并憑借處女作拿下全美多個新聞攝影類比賽冠軍。
2021年4月,廣州的暑氣未至,某個清晨六點多,《一次遠行》總導演吳學競幫著周倩儀和她的媽媽把行李搬去醫院。剛從德國回來的周倩儀,即將面對確診胃腺癌以來最大的一次手術。吳學競如今回望,和自己這位拍攝對象共度的最后一段旅程,真短——從民宿到醫院,不到一公里。
郉淅璇和攝制組的交集始于2021年初的一則留學生故事征集。她惜字如金地寫道:“我在紐約地鐵講脫口秀”。憑借這十個字,前期導演邵瓊瑤在腦海里勾勒出一幅畫像,“為了夢想每天在紐約地鐵站磨煉口條兒的紐漂,愛笑,充滿對生活的激情,最重要的是,潦倒”。接觸后,她發現抱持“戲大過天”信念的郉淅璇,與這幅畫像吻合,且遠超于此。
本科畢業后,董永晟前往法國巴黎學習旅游管理專業。2016年,他與友人在當地創辦旅行社。創業之路順風順水,政策扶持、貴人相助,2019年頂峰時期,公司為國內的部門機構以及名人提供在法國當地的商旅服務。疫情來臨,旅行社因入不敷出被迫關停。董永晟從巴黎市中心搬到了郊區,先后嘗試做代購、經營奶茶店、攝影,在旅游業寒冬里重新摸索人生方向。
來自北京的朱效民到以色列之前,已有十年的項目管理經驗,他放棄高薪工作,只身前往特拉維夫大學學習沖突調解與解決碩士專業。他的搭檔、以色列老兵Alon Farago,1990年代初退役后,放下步槍,成了一名攝影記者。2021年9月,兩人共同完成了穿越遺跡、山谷到圣殿山的旅程。
為了追尋心中的“牛仔夢”,高中畢業后,樓佳凱選擇了留學中介從未聽說過的蒙大拿大學。他用鏡頭講述美國西部的壯麗與滄桑,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艱苦與寂寞,記錄下一個牧場家庭如何在“零下32華氏度”的冬季給一千多頭牛接生的故事。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他最終用一年的時間,在回國和留美之間做出了抉擇。
2022年3月17日,系列紀錄片《一次遠行》在騰訊視頻開播,攝制組在過去一年里跟拍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年輕人,最終呈現了在德國、美國、法國、以色列的5位留學生疫情期間的故事。
疫情之下,海外航班接連熔斷,攝制團隊無法出境,只能在各個國家找人代拍,這些攝影師幾乎都沒有紀實類長片的拍攝經驗。北京的導演組掐著時差,通過視頻會議和攝影師反復溝通,絕大部分拍攝對象與導演們從始至終也都是“網友”關系,隔著屏幕一點點建立起信任。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2021年,郉淅璇發現自己得了新冠。用她的話說,這下是“徹底停住了”。在居家隔離期間,她向《一次遠行》攝制組投了稿。之后,她讀到一個可以拿來改編的好劇本,獲得了加州藝術學院的錄取信。說不清具體是哪件事讓生活重新步入正軌,郉淅璇只是感到,“有一種本命年過了的感覺,突然跑起來了”。
郉淅璇曾在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念過比較文學,后來去法國交換時修了很多學分,課余還參演戲劇,也學習了相關理論課。在學校為2020屆畢業生補辦的畢業典禮上,她滿足地聽著老師宣讀自己的名字,“比較文學、法語、戲劇專業”,前綴比別人長出一截。
畢業后,她在自己的土耳其導師家的沙發上住了三個月后,覺得該往前走了,于是咬牙跺腳搬去了紐約?!拔冶緛硪詾槲乙獊砑~約說脫口秀,結果所有的俱樂部都關門了。我們就嘗試在室外組織,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因為只要不在室內,笑聲就會被吹走?!彼蚰戏街苣┯浾呋?/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 校對:胡曉菲 胡欣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