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年輕一代的“性趣”大減?
以美國為例,2018年,多達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自言在過去12個月內沒有與人發生性行為,只有不足四成受訪者表示每周有一次或以上性交,較1996年下降16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劉小磊
經濟學家赫茲和她的新書《寂寞世紀》。
疫情之下,世界倍感冰冷孤寂。所指的疫情,并非新冠肺炎,而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寂寞大爆發”(loneliness pandemic)。這是任教于倫敦大學學院的經濟學家赫茲(Noreena Hertz)的驚人發現。在新書《寂寞世紀》(The Lonely Century),赫茲描繪了一個分崩離析的世界。愈來愈嚴重的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指人與社會完全或接近完全缺乏聯系的狀態)不止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也對民主制度構成威脅。
世界何以至此?赫茲列出一張清單:智能電話、零工經濟(gig economy,指自由工作者、獨立承包商及臨時或兼職的企業雇員)、宅經濟(contactless economy,指消費者足不出戶但很多需要都會得到滿足)、一人家庭興起、家庭式小店沒落等等。但她認為元兇和罪魁禍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總統里根為主要推手的新自由主義革命(neoliberal revolution)。他們二人推崇備至的利伯維爾場原則,將貪婪和自私提升為美德,不但扭曲了經濟關系,更侵蝕了人際關系。
事情可能更復雜一點。真正的問題不是“現代人為何孤獨?”,而是“現代人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