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光鮮、腐爛與救贖
在罪惡骯臟中對超越的渴望,在粗俗丑陋中對神圣的向往。盡管有時導演杜蒙的答案是悲觀的,但他從未放棄追問。這也讓《法蘭西》既聚焦法蘭西,又超越法蘭西。它不僅是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影射,從根本上,它亦是對于人類生存境況的寓言。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大概都聽過謀殺親夫的Gucci家族掌門人之妻雷吉亞尼的這句話:“寧可坐在勞斯萊斯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彼鏌o數家境平凡卻向往優渥生活的女孩道出了心聲。
但如果這個哭泣的女孩本就含著金湯匙長大呢?披著LV華服的她的淚水,還值不值得人們同情?布魯諾·杜蒙的電影《法蘭西》,提出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與祖國同名的女主人公,或許正提喻著一個關乎法國、也關乎人性的寓言。
偏離
金牌電視新聞主播法蘭西·德莫(由名門之女、LV和Prada代言人蕾雅·賽杜飾演),是家喻戶曉的媒體名人。坐陣于巴黎演播室時,她光鮮亮麗、落落大方,對社會、民生、內政和外交問題都能侃侃而談。實地采訪時,她則是滿懷同情心與勇氣的記者,在危險地帶、戰爭現場、跨越地中海的難民船上奮不顧身,將前線影像帶到觀眾眼前。
但她所呈現的一切,果真是真相嗎?
導演布魯諾·杜蒙顯然不這么認為。通過精心安排的場景,他向我們揭示了電視新聞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