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顆系外流星墜入海洋
每年都會有幾十顆流星劃過蒼穹,但一顆墜入人跡罕至的太平洋中的流星卻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格外關注。原來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流星進入大氣層的藝術想象圖。
2014年1月8日,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墜入巴布亞新幾內亞馬努斯島(Manus Island)附近的太平洋中。這顆流星的燃燒當量約為110噸TNT炸藥。相似大小的流星并不罕見,每年都會有幾十顆這樣的流星劃過地球的天空。但是,這顆流星卻引起了哈佛大學天文學教授亞伯拉罕·勒布(Abraham Loeb)和他的學生埃米爾·斯拉吉(Amir Siraj)的注意。
他們經過計算發現,這顆流星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星際空間??紤]到它的發現時間早于2017年發現的系外天體奧陌陌和2019年發現的系外彗星鮑里索夫彗星,這顆流星成為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顆系外天體。雖然他們早在2019年4月就公布了這項研究結果,但數據有效性直到3年后的2022年3月才得到美國政府的官方確認。
太平洋上的流星
這顆流星墜落在人跡罕至的大洋中,一顆美國軍方用來監測其他國家導彈發射的軍事衛星上的傳感器成為記錄到這顆流星的唯一設備。由于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之間有相關合作,因此這顆流星的相關數據發表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 CNEOS)的公共數據庫上,這個數據庫上有從1988年至今由美國政府的探測器記錄到的超過900顆流星的數據。在這個數據庫中,這顆流星根據發現日期被編號為CNEOS 2014-01-08,斯拉吉在研究時則把它稱作“馬努斯島流星”(Manus Meteor)。
數據庫中記錄的這些流星的數據包括發現日期、時間、經度、緯度、高度、速度、三維速度分量、燃燒當量等。但是,在這個數據庫中,絕大多數測量數據的誤差范圍被有意略去,由此防止泄露美國軍事衛星探測能力的精確度。
2017年10月,天文學家首次在望遠鏡中發現神秘的雪茄狀天體“奧陌陌”。此后,天文學家根據奧陌陌的軌道進行推算,認為它不可能是太陽系內的天體,而是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因此它成為當時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到訪太陽系的星際來客。天文學家認為,因為奧陌陌起源在太陽系之外,因此從它身上我們能夠了解很多此前無法獲得的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