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護的“亞博”日記

4月21日,內地援港醫療隊進駐香港亞博館“滿月”了。

今年年初以來,第五波疫情突襲香港。危急時刻,應香港特區政府的請求,中央及時施以援手,廣東省也先后派出526名醫療防疫人員支援香港抗疫。其中,有391名醫療人員進駐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投入治療新冠病人的工作。

在內地與香港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亞博館不僅收治能力有所提升,患者也得到更好照料和護理。病人的出院情況、恢復情況都比原來有大幅度的提高,為打贏香港疫情保衛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對于援助香港的廣東醫護們來說,這一個多月的時光,代表著什么?有對家人的牽掛和不舍,有對病人的陪伴與鼓勵,也有與香港同胞并肩作戰留下的戰友情誼……連日來,南方日報采訪了多名廣東援港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他們用各自的視角和故事,書寫出了一本情感真摯的“抗疫日記”。

有思念,也有意料之外的緣分

李桂瑩是佛山市中醫院的一名護士,3月16日,她跟隨著第三批內地醫護人員奔赴香港,和第一、二批隊員會合,全力投入援港抗疫工作。李桂瑩回想起,在收拾行李的過程中,家里三歲多的兒子一直旁邊開啟“為什么”模式。

“為什么媽媽要去那里(香港)上班?為什么不在中醫院?”兒子問道。

“因為那里需要我們去幫忙呀,那里太多病毒怪獸了,媽媽把它們都打敗了就回來了,好嗎?”聽了媽媽的回答,兒子似懂非懂地轉了轉眼睛。

在2020年的時候,李桂瑩也曾經到佛山市的境外人員的轉運專班支援三個月,“那時候兒子還小,什么都不懂。當我放心不下時,我家先生就會體諒我,說會照顧好家里,讓我放心出發?!?/p>

如今,李桂瑩已經離開家中一個多月了。在寫給兒子的文字中,李桂瑩說起了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故事:“在這里,很多叔叔阿姨和媽媽在一起,我們認真細心地護理每一位患者,也得到爺爺奶奶們真心的贊許,看到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康復出院,媽媽覺得自己的付出充滿了意義?!?/p>

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醫護隊伍里,有相隔兩地不能相見的思念,也有意料之外的緣分和重逢。

進入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第4天后,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護士楊艷青常規巡視每個患者,來到G03床,看到一個疲憊無力的婆婆安靜地坐在床上,床頭桌上還有一盒午飯。顯然,婆婆還沒有進餐。

“婆婆,我現在有時間,要不我來喂您吃吧。您不用客氣哈!”看到老人行動不便,楊艷青一邊拿起飯盒,一邊用粵語和她聊天。為了讓老人放松心情,楊艷青指著胸前的名牌主動介紹自己:“婆婆,我是楊姑娘,從廣州來的。您住香港哪里啊,離這里遠不遠?”

婆婆抬頭驚訝地看著楊艷青,指著我的名牌,一個字一個字念道:“廣東省人民醫院,楊艷青。我也是廣州人哦!我知道這家醫院的,我的女兒就在你們醫院婦產科出生的,當時住33床呢!”一瞬間,婆婆眼睛里就噙滿了淚水,對楊艷青的態度也親近了很多。

在聊天中,楊艷青得知婆婆姓高,曾經在廣州人民中路住過,1984年和家人一起移居香港。如今高婆婆的女兒也因為陽性在家隔離,家人不能相見,讓婆婆很是擔憂?!岸嗵澚擞心銈儼?!”喂完飯離開前,高婆婆激動地拉住楊艷青隔著兩層手套的手。

一個簡單的名字,一句簡單的自我介紹,一次簡單的喂飯,讓前來援港抗疫的楊艷青,在他鄉認識了一名廣州人。這樣奇妙的緣分讓楊艷青很是驚喜,也讓她自己心中的使命感又多了一分。

對病人的牽掛,亦是一種陪伴

“看到中醫藥獲得亞博館內不少患者的信任,作為一名中醫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更是充滿激動!”赴港支援已1月有余,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陳海振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行字。這期間,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們和亞博館內的病患之間,也形成了一種相互信任、彼此鼓勵的關系。

在亞博館偌大的場館內,一個個隔斷間、一排排床鋪整齊安放,孫慧美在其間往返穿行、巡視病房,密切關注每一位老人的情況。孫慧美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3月中,她和醫院同事一行75人來到香港,在新的工作環境中,她很快投入到工作狀態中。

香港收治病人采取的是分層管理,亞博館的定位不同于內地的方艙醫院,主要收治一些行動不便、基礎疾病比較多、需要特殊護理的老人。因此這250個病人主要是老年人,95%以上都是60歲以上,80%超過70歲。他們有一半以上是臥床不起,不僅需要喂食,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差。

每當孫慧美來到一張病床前,看到老人家沒睡著時,她都會笑著和他們打招呼。老人們也常常豎起大拇指笑著回應,這讓她覺著暖心?!半m然我和病患們互不認識,但一點都不陌生,相互之間彼此鼓勵?!?/p>

4月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張思思迎來了赴港支援的第三周,也是從這天起,她和同事們接下了六個區的醫療工作,“多接了兩個區的工作,護理工作量更大了”。

亞博館內忙碌的場景一如往常,她從熟悉的H區被調入了G區,面對的是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下午四點接班后,她便開始常規的測量生命體征工作。而在下午五點半左右,她便需要給病區8張床位上的老人家喂飯。

張思思對病區內提供的飯食種類、不同病人所需的飯食都熟記于心。其中主要分為正餐、粥和糊餐,正餐是給有牙可以正常咀嚼吞咽的人,粥是給缺牙比較嚴重但能正常吞咽但無法咀嚼的人,糊餐則是給吞咽存在困難但暫時還不需要插胃管的人。

在貼心協助老人們進食的過程中,張思思也發覺老人們的敏感脆弱。

病區里的梁姨(化名)只能吃糊餐且右手蜷縮無法活動,不能自己吃飯。為此,張思思便搬著凳子坐在床邊慢慢喂她,看著梁姨努力吞下一小口糊,難以進食的她下巴都在顫抖。

梁姨卻總抱歉地對張思思說:“不好意思。麻煩你了,我怕我影響你其他工作?!边@讓張思思感慨萬千,病人進食的困難、努力進食的過程,以及病人給予她的反饋,讓她的心情難以平復。

進駐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滿月,她早已熟悉這里的工作環境和節奏,也有了新的牽掛——病區中短暫相識的老人家們。張思思在工作日記上寫下——“在這里工作,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鳖D了頓,她又繼續寫到,“或許應該再增加一句‘一直陪伴’?!北M管,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們深知,陪伴并非只有形影不離一種形式,對病人的牽掛亦是一種陪伴。

檸檬與茶的情誼,會一直常在

內地援港醫療隊的加入,緩解了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人手問題。同時,兩地醫護大都是以廣東話進行交流,經過一個月的合作、相處,兩地團隊已經合作無間、不分彼此。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曾遠峰也在日記上如實寫下一個月來,港方醫生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平易近人、醫術精湛、一絲不茍”。

起初,適應香港醫療信息系統成為內地醫護的挑戰,一周后,在香港醫護的幫助下,內地醫護通過模擬機備份訓練,如今他們已經完全熟練上手?!叭魏螘r候任何問題找到他們都會耐心地幫忙解決,只要找到他們,不管自己手上的活多繁忙都會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問題?!痹h峰說。

針對每次會診的問題,港方醫生會從病人的不同角度去考量藥物的使用,會引用最新的指南來講解藥物的選擇,甚至會從最新大數據統計得出的有效率來選擇用藥,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每次會診,都讓曾遠峰有新的收獲。

在內地和香港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病人的出院情況、恢復情況都比原來有大幅度提高。醫療隊進駐10天時間,亞博館收治的病人達到396人,也是這輪疫情中亞博館收治人數的高峰。隨著香港整體疫情緩解,目前亞博館收治的病人量已降至70人左右。

“白衣燕帽潔無塵,細語柔聲更可親。救死扶傷忙晝夜,寒冬炎夏省昏晨。查房問病情懷暖,送藥量溫服務臻。飲譽五洲人敬仰,南丁格爾術回春?!痹h峰將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首詩,帶給港方醫護,期望共勉。

對于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蔣磊來說,在亞博館的回憶,不僅是與港方醫生合作無間、并肩作戰的日與夜,也是他與香港同胞從陌生到熟悉、攜手共渡難關的戰友情。

在亞博館,主攻心血管專業方向的蔣磊和幾名內地同事被分配到D區,搭檔較多的港方醫生是Dr.Hui與Dr.Hou。職業使然,目標相同,大家一開始就有著很好的溝通氛圍。每當蔣磊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她們都會熱心幫忙解決,而當患者有合并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時候她們也會主動跟我們進行討論。

在廣東成長的青年們除了粵語熟練以外,對于香港的文化,尤其是粵語歌曲和影視作品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所以在聊到個人興趣愛好時,蔣磊所在的小團隊之間大家有著非常多的共鳴?!坝幸淮瘟私馕业南尼t生開玩笑說:原來你在咱們科室愛喝檸檬茶,這次看你帶了茶葉,這不能外出,檸檬伴侶配不上了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Dr.Hui很快就給蔣磊他們帶來了檸檬和港式點心,感受到了濃濃的“港式甜美”(注:所有內地援港醫護都嚴格遵守香港的防疫規定,在亞博館和酒店“兩點一線”)。

隨著港方醫生4月份的輪崗,蔣磊所在的臨時小團隊也解散了。臨別前,蔣磊贈給了香港同事用毛筆書寫的一行字:“同舟共濟,紫荊花開”。大家約定:疫情過去后在香港茶餐廳再次聚首,品嘗正宗的凍檸茶和港式點心!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