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保健、殯葬……寵物服務業為啥讓養寵人群欲罷不能?
近年,“寵物入殮師”進入人們視野,寵物美容、保健等服務熱度也日益高漲,許多養寵人開始為寵物尋求“擬人化服務”。
如今,養貓狗與否成了許多人評價幸福程度的一個標準,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具備神奇治愈能力的“它經濟”卻未受影響,甚至還有逆流而上的趨勢。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寵物服務業為啥讓養寵人群欲罷不能?
責任編輯:劉韻珊
現在的90后,對形容某人生活幸福有一個特別的定義,叫“年紀輕輕,貓狗雙全”。
在豆瓣“愛貓生活”小組里,有57萬組員,自稱“貓奴”,精心準備著“主子”生活日常的一切。在這里,你能找到養貓的攻略、注意事項,能參與養寵問題的討論,能領養,還能參加貓用品的團購、轉賣等,可以說事無巨細。
豆瓣老用戶佩佩就表示,從進入愛貓組的那一天起,養貓這件事情就算真的“上道兒”了。
對于當今貓奴、狗奴來說,對寵物傾注多少關心都不顯得過分。但將時間倒推一二十年,那時候貓狗對家庭來說很多擔任的是“看家護院”“逮老鼠”等功能性角色。
現在養寵人士中,將寵物視為家人、朋友、孩子等重要角色的比例高達88%。在寵物主養寵動機中,“陪伴自己”占比最高,“增趣”“解壓”“陪伴家人”“打發時間”等位居其后。
寵物不再僅僅充當看家護院或是博取主人愉悅的簡單工具,而是和諧地與主人共享快樂的生活空間。
而隨著空巢老人、獨居青年等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家庭養寵觀念的進步,都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