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追夢者,永遠是“青年”
“我下一個賽季會嘗試2340度轉體?!?/span>
4月底,蘇翊鳴接受了CGTN的英文專訪。面對鏡頭,他一臉沉穩地報出了接下來要挑戰的目標。
兩個多月前的北京冬奧會上,蘇翊鳴拿下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冠軍,兩次瀟灑的1800度轉體引爆全網。一金一銀的戰績,讓18歲的少年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用“少年天才”形容蘇翊鳴當然不為過,但在少年驚人的天賦和他更驚人的奧運奪冠夢之間,并不是一條必然的直線。因為僅僅四年前,蘇翊鳴才踏上職業運動員的道路。而在更早的14年前,當年幼的小翊鳴在冰天雪地中第一次站上滑板時,他面對的是并無路徑可循的未來。
夢想從來不是天才獨有,更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但敢于說出夢想,是一切的起點。
年輕人,有夢要說出來
很少有人能用奧運金牌為自己成年慶禮。
時間回到今年2月15日,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60米的高臺上,蘇翊鳴戴著耳機,和教練佐藤康弘擊掌擁抱后,步伐輕快地沖出了始發區——騰空、轉體、抓板,最后穩穩落地,第一跳就奠定了勝局。而三天后,正是他18歲生日。
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蘇翊鳴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李尕/圖)
這塊奧運金牌,蘇翊鳴已經盼了很多年。2008年,年僅四歲的他就開始學習滑雪,當時國內單板滑雪才剛剛起步,還是相當小眾的“貴族運動”,愛好滑雪的父母成了他老師。但到八九歲時,蘇翊鳴的水平已經超過了父母,一年要滑幾百公里,訓練足跡從家鄉東北延伸到了日本、新西蘭。
他從小就不掩飾自己對奧運領獎臺的向往。在蘇翊鳴小學班主任的回憶里,“他從小就想當單板王,想當奧運冠軍?!?/span>
有夢想的年輕人并不少見,敢于大膽承認自己的夢想才是難得。說出夢想,為自己確立目標,這是最終實現夢想的重要一環。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就展示過積極心理暗示對于實現結果的作用。
在人生每個關頭,蘇翊鳴都選擇把夢想說出來,讓外界一同見證。小小年紀,他就喊出要當冠軍;跨界《智取威虎山》嘗到樂趣后,他又萌生了演員夢;如今金牌在手的蘇翊鳴,在采訪中宣布了新目標:他不僅要嘗試更高難度的轉體,還要繼續演戲,拍攝單板滑雪為主題的電影。
不是每個夢想都能得到一致祝福,但從眾不如悅己。
2021年,湖南姑娘鐘芳蓉在高考中考出了文科676分的成績。填志愿時,她只想了幾分鐘,就決定報考北大考古專業。
考古是公認的冷門專業。鐘芳蓉的父母早年赴廣東打工,她從小作為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從家庭條件來看,考古遠非理想選擇。
面對這樣一位敢于追求夢想、堅持自我的姑娘,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考古所都給鐘芳蓉送上祝福,寄去了重達50斤的包裹,鼓勵她篤定信念。
視考古專家、“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為偶像的鐘芳蓉,一次次向外界表達自己的堅定,“我個人特別喜歡,就夠了呀!”
還有一些夢想,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成長起來的。
90后安徽姑娘馮月月,和廢品打交道已經十幾年。面對世人眼中并不光鮮的職業,她用了很長時間才從工作中找到了熱愛、放下自卑心態,開始用短視頻和網友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她的視頻里沒有唱歌跳舞,記錄的都是每天回收廢品的日常,用她的豐富經驗教網友如何“變廢為寶”。
過去兩年,她先后登上了抖音晚會、央視節目,還成為擁有200多萬粉絲、2300多萬次點贊的“廢品西施”,對垃圾分類的見解讓專家都刮目相看??此撇黄鹧鄣膹U品回收,成為了能寄托她人生夢想的事業。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F實中的不如意、不理解,無法阻擋年輕人追求心中所想。敢于追夢并付之于行動的他們,為其他同齡人展現了更多可能。
追夢者永遠是“青年”
夢想當然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在強大的渴望面前,年齡、性別、挫折都不是問題。
今年4月隨神舟十三號返回地面的王亞平,是中國首位進入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今年42歲的她,過去十幾年經歷了重重考驗。
2003年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的場面,讓身為空軍飛行員的王亞平萌生“太空夢”。中國開啟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后,王亞平第一時間報了名。
航天員職業對身體機能要求極高,必過的超重耐力訓練一關,要承受高達8個G的重力加速度,對耐受力、意志力是極大的考驗,高強度的選拔過程讓不少男性航天員也吃不消。但這一切都沒有勸退王亞平。
穿戴120多公斤裝備入水、四小時不間斷訓練、堪比全馬的體能消耗……一次次突破極限的訓練,王亞平堅持了十幾年。她先后兩次隨神舟飛船上天,學會了在太空抽血、在太空理發,甚至是在太空里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課?!俺蔀楹教靻T后,我發現自己做了很多原以為做不到的事?!?/span>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王亞平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記者彭源/圖)
如果不是一次次嘗試,誰也不知道人生會有這么多可能。
楊瀾對此深有體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5歲的楊瀾辭去當時令人羨慕的央視工作,選擇赴美留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罵她傻。1996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她又放棄留美機會,回國投身新聞行業,以她個人命名的訪談欄目成為了鳳凰衛視的招牌節目。
到了2000年,楊瀾又從鳳凰衛視辭職,自立門戶創建陽光衛視,專門制作、播出歷史文化主題的紀錄片。而在放下陽光衛視后,楊瀾也并沒有選擇停步,不僅回到內地平臺繼續做高端訪談,還拓展了新業務,做起女性社區。
放棄既定路線意味著風險,但每次追夢,都帶領她通向了全新的可能。用楊瀾自己的話說,“你要是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你又在做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其實你是沒有時間去焦慮的?!?/span>
當然,追夢路途并非總是一帆風順。但只要有不怕從頭再來的勇氣,就有打開新世界的可能。
出生在醫生家庭的陶勇從小就立志成為醫生。以最優成績從北大醫學系畢業后,他如愿進入醫院,穿上了白大褂,拿起了手術刀。然而在兩年前一次暴力傷醫事件中受傷后,陶勇不得不離開手術臺。
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醫者的初心,而是繼續活躍在科普、公益活動中,換一種方式繼續服務大眾。他甚至登上了脫口秀舞臺,用喜劇的強大魅力去消解親身經歷的痛苦。
挫折后的堅守,更能證明夢想的持久生命力。正如陶勇向一名高一學生回信時所言,“我希望你把目標變成持久的理想。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可以持續獲得滿足感并化為動力,所以腳步永不停歇?!?/span>
敢于追夢者,永遠是“青年”。
他們的夢想,靠你我助力
焦慮的時代,行動永遠是更好的答案。
去年播出的《覺醒年代》引起全社會熱議。劇中人物關于個人如何在行動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思考,激發了年輕人的廣泛共鳴,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近年來,如何向青年群體表達關切、激勵大家勇敢追夢,也成為整個社會關心的大事。因為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持續奮斗,才有了各行各業朝氣蓬勃的面貌。
今年五四青年節,方太集團旗下高端生活電器品牌米博,聯合楊瀾及千名企業家,共同發起公益傳播助力活動,面向所有“追夢者”發起“把布丟了”的倡議,生成“大膽說夢”宣言海報,旨在鼓勵大眾不為自我設限,勇于表達夢想。
點擊圖片或掃描二維碼參與活動,與楊瀾一起“把布丟了,大膽說夢”!
米博(miboi)是方太集團推出的新生活方式品牌,立志成為高端智能生活電器領導者。米博主張“科技智善”,為滿足高端家庭新剛需,提供高端智能生活電器系列產品。今年,米博推出新一代無滾布洗地機,更進一步探索全新高端生活方式,用智能科技為億萬家庭創造幸福生活。
通過此次活動,米博不僅想為“追夢者”們暢言心中夢想提供平臺、傳遞力量,更想要構建這一年輕品牌與中國青年更深入的情感連接。同時,此次公益活動將與方太集團的國學公益行動展開聯動,助力共建國學圖書室,推動少年兒童的中華文化啟蒙教育,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本次活動的參與者,都可通過生成海報并轉發至朋友圈、邀請好友等方式獲得助力值。參與者所積累的助力值總和,將以10助力值∶1元的比值,用于助力國學圖書室的共建。
屆時,共建方將挑選合適地區,向方太集團發起的“幸福社區共建公益聯盟”進行申報,聯盟進行捐贈落地,共建方持續運營跟蹤。而助力值排行榜前1000名的參與者,可獲得價值500元的活動定制紀念品;排行榜前50名參與者可獲得價值4980元的米博無滾布洗地機。
自2015年發起以來,“方太國學圖書室”公益項目一直積極倡導在小學啟蒙教育階段對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目前,方太集團已在全國13個省建立了26所國學圖書室,并完成了10余場國學公益行,為大批少年兒童提供了國學經典滋養。
方太國學圖書室讓孩子們在經典閱讀中收獲知識的力量。
這一項目惠及了不少邊遠地區學校的留守兒童。方太和共建方精選的一批經典讀物,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經典、傳承經典,為他們的追夢之旅提供源動力,助力孩子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年輕一代們的夢想,需要經典啟迪,更需要你我助力,一起大膽說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