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雞是如何從另類成為主角的

因基因突變而造就的白羽雞是羽毛華麗的雞群中的另類,隨著規?;B雞業的興起,原來作為配角的白羽雞戲劇性地變成了主角。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在野生的紅色原雞或早期馴化階段的家雞中,自然突變的白羽雞出現概率非常小。

在鳥類世界中,雄鳥依靠絢麗的羽毛、高大強壯的體型吸引雌鳥,贏得繁衍后代的機會。紅色原雞也不例外,只有那些紅色雞冠高挺、頸羽金黃如梳、尾羽修長閃亮的雄原雞,才能在叢林野戰中讓自己血脈得以延續。進入家養時代以來,大多數公雞也同樣保留了紅色原雞五顏六色的羽毛,在人類的幫助下,一些品種的公雞甚至演化出它們祖先紅色原雞所沒有的華麗羽色。不過,有一些雞卻一反鳥類的傳統,著一襲素凈的白羽,全身羽毛無半點雜色。這些原本在雞群中格格不入的“另類”,最終如何戰勝那些羽色華麗的同類,逆襲成為雞界霸主的呢?

白羽雞種古來稀

設想一下,如果能將全球各個品種的雞收集起來,建造一個以雞為主題的博物館,那一定會吸引很多人的興趣。根據體型大小、羽毛顏色和圖案、雞冠類型、皮膚顏色、腳趾數量、重要羽毛數量、雞蛋顏色和原產地等指標的不同,全世界自然形成或人工選育出的雞種約有1600多個。在這個雞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色彩斑斕的羽毛所形成的視覺沖擊。雖然雞的羽毛只有黑色、黃色、綠色、紅色、金色、銀色和白色等少數幾種單一顏色,但是不同品種間雜交配種,其后代則可表現出顏色不同、圖案各異的羽色近70種。單就觀賞目的而言,純白色的雞種在這些多彩的同類身旁多少顯得有點樸實無華了。

分子遺傳學分析顯示,白羽雞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基因突變,其遺傳模式非常復雜,至少有5個基因位點的突變可導致白色羽毛出現,其中控制“色素抑制劑”的基因呈顯性遺傳,即只要該色素抑制基因存在,負責羽毛著色的黑色素就無法在羽毛沉積,導致全身羽毛呈白色;還有一些白色羽毛則由隱性等位基因控制,只有當該隱性基因發生純合時,才會出現白色羽毛。在野生的紅色原雞或早期馴化階段的家雞中,自然突變的白羽雞出現概率非常小。即使偶爾出現白羽雞,也不受色彩艷麗的同類待見,甚至更容易被它們的天敵發現,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野外的白羽雞很難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以白羽的野生叢林原雞非常稀少,而歷史上白羽雞種的數量相對較少。

以中國為例,在收錄于2021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115個地方品種中,只有絲羽烏骨雞、江山白毛烏骨雞、雪峰烏骨雞、鄖陽白羽烏雞、金陽絲毛雞、騰沖雪雞等少數品種以純白羽色為主,其中江山白毛烏骨雞和絲羽烏骨雞的歷史超過1600年。另有少數幾個品種也會出現白羽變種,但是數量都非常稀少。文學作品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中國古代白羽雞的稀少。提及雞的中國古詩詞不下萬首,但是真正描寫白雞的則不到十首。宋朝蘇軾在詩作《僧爽白雞》中描寫過一只在寺廟里生活了二十余年的白雞,常常靜靜地坐立在僧人旁邊,聽僧人講經。宋朝釋居簡的《白雞謝靜講師湖州舊館》、明朝唐寅的《畫雞》、唐秩的《詠窗前白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