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故事情節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希區考克在電影界聲名太大,文名反而不彰。
劉非烈的代表作短篇小說《喇叭手》,寫兩個吹喇叭的樂手,都沒有固定職業,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打零工?需要解釋一下嗎?辦喪事的人家,把棺材運到墓地埋葬,雇一個樂隊沿途吹打,樂隊人手不夠的時候,要臨時請隊外的樂手幫忙。
在劉非烈筆下,這兩個喇叭手一連多天沒有收入了,這天好不容易有喪家來找他們,這個家庭也窮,為了節省開支,只請這兩個喇叭手組成二人樂隊,完成葬禮。
出殯,也就是把棺材抬出去的這一天,“二人樂隊”領先,路上景況凄涼,他們吹奏得卻格外起勁,好像走上了專用的御道,顯示自尊。走著走著,對面來了一個大樂隊,一家大財主也在出殯,彼此交臂而過。他們的樂隊制服鮮明,諸般樂器齊全,樂聲震耳,有錢的人辦事威風,大樂隊的聲音把小樂隊的聲音吞沒了,兩個喇叭手完全聽不見自己的吹奏了!
可是這兩個人毫不氣餒,其中一個對他的伙伴說:“吹吧,死人會聽見的!”這句話調門兒拔高,境界提升,讀者精神一振,這“一振”就是欣賞。
由《喇叭手》想到當年有女子樂隊,隊員一律由少女擔任。有一個女學生沒學過任何樂器,靠關系混進樂隊吹洋號,在九支洋號的掩護下賺些學費。內行人看出破綻,如果她是真的,她在吹奏洋號之后上唇會起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