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應該怎樣讀唐詩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唐詩三百年》,黃天驥著,東方出版社中心,2022。
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經典——劉勰的《文心雕龍》序志篇開篇即提出:“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碧接懽骷易髌贰盀槲闹眯摹钡膭撟髡?,應當是文學研究和評論的重要任務,對于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更應如此,對作為詩的國度的代表——唐代詩歌,尤應如此。這就有了黃天驥先生的“冷暖室古典文學創作論”之《唐詩三百年:詩人及其詩歌創作》。這是黃天驥先生從教六十余年來詩歌創作與研究的結晶。黃先生幼承家學,后又從詹安泰、黃海章等前輩學習詩詞,在教學研究生涯中,雖然以戲曲為主,但也長期講授詩詞,并出版過《黃天驥詩詞曲十講》《詩詞創作發凡》以及《冷暖室別集》等。所以,陳平原教授在《南國學人的志趣和情懷》一文中說:“顧隨的弟子葉嘉瑩在南開大學以及全國各地講授古詩詞,受到熱烈追捧。以我對黃老師的了解,若愿意暫時擱置戲曲研究的重任,專心經營詩詞曲的講授,其效果當不在葉嘉瑩之下?!?/p>
當然我們不宜斤斤于二位先生講授效果之高下,但可討論其各自的特點,方最有裨于讀者;再則,《唐詩三百年》,也實可當黃先生的唐詩講稿看,他確實在細心地教我們如何閱讀和理解唐代詩人及其作品,用一句簡單的行話,就是今天我們應該如何讀唐詩。我們不妨從黃先生解詩的兩個特點談起。
首先是創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