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宣布加息縮表 上輪加息縮表令新興經濟體損失慘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4日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0.75%至1%之間。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4日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0.75%至1%之間。這是自2000年以來加息幅度首次達到50個基點,顯示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緊迫性。
與此同時,美聯儲宣布將從6月1日起縮減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配合加息舉措,遏制飆升的通脹。
美聯儲為何為激進加息縮表大力造勢
今年3月,美聯儲以25個基點掀開其加息周期大幕。之后,美聯儲臨時主席鮑威爾不斷暗示會在5月加息,美聯儲官員也頻頻吹風,表示要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沖擊,美國實施了極其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在短時間內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0—0.25%區間,并實施了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資產負債表從4萬億美元左右擴張至9萬億美元。而在財政政策方面,2020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達到15%。
在這種“撒錢式”的貨幣超發刺激下,美國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實現復蘇。然而,與之伴隨的是,由于經濟增速顯著高于潛在增速,以及國內消費復蘇快于生產復蘇,美國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此外,勞動力市場的短缺、俄烏局勢等因素綜合作用下讓美國通脹達到了40年來最嚴重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美聯儲不得不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并不斷釋放加息等信號。
美國憑借貨幣政策收割世界維護金融霸權
然而,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顯著溢出效應令人擔憂。有分析指出,美國憑借其美元回流機制“收割”世界、快速轉嫁本國危機至全球,反倒讓自己全身而退,維護其金融霸權地位。
一方面,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放水”推動物價飛漲,并通過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世界輸出通脹,讓全世界為其經濟刺激措施埋單。有研究指出,美國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印了過去200多年來美元總量的近一半,把通脹壓力、動蕩壓力、“泡沫”壓力等強加給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通脹愈演愈烈之際,美國又通過加息促使資本回流,令不少國家蒙受惡性通脹和資本外流的雙重打擊。有分析稱,隨著美聯儲步入加息周期,美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利率差通常會縮小,這很可能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流美國。在此情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很可能會面臨國內資產價格下跌、本幣對美元貶值、外幣債務壓力上升的困境。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顯著上升的情況下,這將極大增加世界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美聯儲上輪加息縮表令新興經濟體損失
美聯儲大幅加息或將給世界經濟埋下隱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上一輪美聯儲持續加息和縮表的沖擊下,世界范圍內美元流動性持續收緊,許多新興經濟體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本幣貶值、資金外流,經濟受挫的情況。
為了美國自身利益考慮、抑制通脹,美聯儲自2015年12月啟動了新一輪加息周期,2018年更是加息四次,美元指數漲勢凌厲。同時在2017年10月,美聯儲正式啟動縮表計劃,縮減其超大規模的資產負債表,市場貨幣流通量減少。加息和縮表的雙重作用,讓外部融資需求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首當其沖、遭遇重創。
2018年阿根廷本國貨幣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50.56%,通貨膨脹率高達47.6%,是27年以來的最高值。為了抑制住比索貶值趨勢,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資金援助,2018年6月最終達成了50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以彌補財政赤字并穩定匯率。
巴西貨幣雷亞爾在2018年也持續貶值,盡管巴西央行出手干預,促成匯率迅速回落,但依然無法扭轉雷亞爾對美元貶值幅度達20%的現實。
由于資本大量外流、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匯率貶值預期持續強化,2018年8月,土耳其出現貨幣危機,里拉匯率暴跌超30%,從而引發投資和消費放緩,日常消費品和能源價格大漲。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時,大量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國家,不同程度地培育了當地的貨幣和資產泡沫。而美聯儲加息使得大量資金回流美國,全球貨幣緊縮,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大量外流,引發匯率動蕩,甚至導致貨幣危機或金融危機。而美國采取“縮表”政策,是從金融市場的“蓄水池”中“抽水”,在美國金融體系的高杠桿環境下,其殺傷力更大,導致投資者信心喪失和金融資產泡沫的破裂。通過這些操作,美國吸納新興經濟體的優質資產、轉嫁本國危機,輕松“剪羊毛”。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