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政治制度”
“這次陳水扁被收押,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法律和證據,將一個前最高掌權者抓起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具有歷史意義?!?/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這次陳水扁被收押,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法律和證據,將一個前最高掌權者抓起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具有歷史意義。”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名譽教授許倬云1月12日,陳水扁在看守所放風時又被媒體拍攝到,他還主動擺出各種姿勢,并微笑向記者揮手。
2008年12月30日凌晨兩點半,臺北地方法庭合議庭裁定,將被告陳水扁予以第二次羈押,這一天距離他被宣布無保釋放,離開臺北市看守所僅僅過去 了17天。“這次陳水扁被收押,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法律和證據,將一個前最高掌權者抓起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具有歷史意義。”臺灣“中央 研究院”院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名譽教授許倬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陳水扁是個窮孩子,靠考試制度考上臺灣大學,讀書不花錢;后來做律師,參加了民進黨,靠挑戰專制一步步走到了掌權統治者,但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反 專制者最后成為了新的專制力量。在政治上,以前專制政府做的壞事情,民進黨都在做;陳水扁借著權力貪污大量的財富,謀取個人私利。”擔任過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任,曾是臺灣改革開放幕后推手的許倬云很為陳水扁惋惜。
讓許倬云不快的還有2008年7月份的臺灣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捏造名單報銷特別費一案。畢業于臺灣大學的杜正勝曾經是許倬云的學生,竟然將私人消 費的發票當作特別經費報銷,聲稱是購買禮品送給許倬云、柏楊等人,警方在與許倬云通電話求證后,沒有收過禮品的許倬云特別為自己的學生而傷心。
臺灣改革開放幕后推手
“1970年代開放的時候,臺灣召開5次國家建設會議,每次會議前,蔣經國和孫運璇都會分別跟我談話。”許倬云這樣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的上世紀70年代。
許倬云是臺灣“解嚴”、政黨報禁開放的親歷人。1958年4月,臺灣“行政院”秘密提請“立法院”修改出版法。這個《出版法修正案》賦予了行政機關不經司法程序,即可予報刊警告、罰款、??俺蜂N登記等處分的權力,對言論與新聞自由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這個法案一提出,就引起臺灣知識界、報界、出版界的強烈反對。當時《中國時報》的余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