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做一個城鄉兩棲人:既守住鄉愁,又享受便利
總體上,鄉村人口遷移跟著就業機會走,跟著教育資源走,哪里的就業機會多,哪里的教育資源優越,哪里就成為家庭人口遷移的基本方向。做一個愜意而充實的兩棲人,既守住了鄉愁,也享受了城市的便利,這不正是高質量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嗎?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
清明假期,好友阿龍邀請我去了一趟他老家,我們從廣州出發,驅車兩小時抵達粵東某縣城,然后繼續盤山公路一個小時,方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Q村,我仿佛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不遠處云霧繚繞,金黃的油菜花肆意地綻放,近處小橋流水人家,梨花桃花爭相開放,璀璨奪目,格外妖嬈,橋邊的長條椅上,七八位耄耋老人用我聽不懂的方言聊著天,對于我的主動問候——“爺爺好,奶奶好”,他們只知道一個勁地微笑、點頭來回應我。
阿龍告訴我,Q村一千余年的歷史,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群山環繞,一條河涌穿村而過,自然格局保存完好。難得的是,Q村的傳統文化延續至今,清明、春節、中秋等節日,會迎來巨大的人口回流,男女老少齊參與,一起“制造節日”:去市場挑什么食材及輔料,買什么祭祀用品,做什么吃的,具體是怎么做的,一道道食品加工工序,一道道祭祀流程,各種場合里的各種“講究”與“說法”,從來都是老傳少,少傳幼,文化就是這樣子流傳與沿襲下來。近些年,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進出Q村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