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老年精神病學專家:“被忽視”,疫情下老人的關鍵心理問題

社會隔離意味著保持身體距離而非心理距離,在特殊時期,更應該和老年人保持溝通和聯系。

如果老年人懂電子產品,家屬可與他們保持聯系,即使是線上的、精神性的聯系,也非常有必要。在聯系的過程中,傳遞準確的疫情信息也非常重要。

對于家屬而言,可以學習基礎的行為科學知識。如果老人開始出現記憶或認知問題,包括無法記住名字、日期,不能正常處理日常事務等,這極有可能是老人患上輕度認知障礙的跡象,但往往被認為是老化的正常部分,耽誤了診斷。

責任編輯:汪韜

2022年4月2日,上海因疫情而封控,工作人員將餐食送到獨居老人王先生手上。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圖)

新冠肺炎疫情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20223月份,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科學簡報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第一年,全球重性抑郁障礙(MDD)病例增加27.6%,焦慮癥(AD)病例增加25.6%。

相比于其他年齡段群體,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較弱,且大部分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礎性疾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易致重癥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也承受著多重心理壓力。

但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容易被忽視?!读~刀》于20222月發表的《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郁癥重大報告》指出,老年人的抑郁癥問題通常被低估或忽視,被歸為正常的衰老、機能損傷或身體疾病。

年齡歧視使得老年群體處境更為艱難。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發布的《全球年齡歧視問題報告》顯示,根據57個國家83034人的調查發現,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持有中度或高度的年齡歧視。比如,在疫情期間,年齡歧視可能表現為,認為老年人體弱多病,“無論如何,本來也都會離去”,由此產生魯莽和不負責任的病毒傳播行為。

聯合國宣布2021-2030年為“健康老年化十年”,各國政府及民間機構致力于聯合起來,創造有利于老年人的環境,反對年齡歧視,發展長期綜合性老年護理,幫助老年人獲得他們應有的權利和適當的衛生保健服務,例如疫情期間讓老年人接種疫苗。

Debanjan Banerjee是印度老年精神病學專家,現為印度國家精神健康和神經科學研究所顧問,長期以來一直專注于老年精神病學研究,關注老年人邊緣化、權益保障等系列問題。

早在2020年疫情之初,Debanjan Banerjee就注意到了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在Nature印度子刊上發表文章呼吁重視。文章中,他指出,對感染的恐懼、疾病帶來的恥辱感和自責感,搶購、生存危機等種種問題引發的恐慌情緒,以及隔離期間孤獨感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在受到健康威脅的同時,也容易滋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我們應時刻銘記,社會隔離意味著保持身體距離而非心理距離,在特殊時期,更應該和老年人保持溝通和聯系,以便及時幫助老年人排解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顧慮?!?span> Debanjan Banerjee告訴南方周末。

如何發現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