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碩:握緊“風箏”,成為風箏 | 2022青年力量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位女性總調度鮑碩(圖片由中興Axon 40 Ultra拍攝)
指令說了千百次,放“風箏”的機會卻只有一次?!案魈栕⒁?,我是‘北京’?!痹诒本┖教祜w行控制中心總調度鮑碩的調度指令中,中國火星探測器飛往浩瀚蒼穹,回應著千年前的“天問”。從上行控制到總調度,90后的她一路追夢星辰,護航著深空里的中國紅。
當代青年的底色是什么?南方人物周刊攜手中興推出2022年青年力量特別策劃,尋找青年榜樣力量,致敬勇敢的中國青年。
文 / 特約撰稿 魯班長
編輯/周建平 rwzkzjp@163.com
“終于在電視上看見我閨女了?!?/span>
鮑碩與母親久違的“見面”,是在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電視直播里??匆娕畠撼霈F在鏡頭中時,母親忍不住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在旁人眼里,這是一個母親為女兒感到自豪的時刻。但只有鮑碩讀得懂,媽媽在字里行間流露的些許抱怨。
從上行控制和任務規劃的操作崗位,到如今的控制中心總調度,工作不滿五年的鮑碩已經多次參與到嫦娥任務、火星任務等重要航天工作當中。
深夜里,鮑碩總會習慣性地抬頭看著星空,“那一塊應該是‘嫦娥三號’著陸區,那是‘小五’挖過土的地方……”當浩瀚宇宙距離自己越來越近,“?;丶铱纯础眳s成了另一種奢望。
這源于2019年那個有點“莽撞”的決定。
“我一定要開個好頭”
2021年2月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首幅火星圖像;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火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身旁傳來同事們的鼓掌與歡呼聲,而鮑碩依然保持著穩定的語速,繼續準確地發布完余下的指令后,才輕輕地來了個“海豹式”鼓掌,又繼續投入工作,盯著大廳巨幅屏幕上的任務數據信息,全程快得甚至沒有放下過手里夾著的筆。
這一幕被鏡頭捕捉到,鮑碩帶著90后的標簽和話題被網友贊上了熱搜。彼時,距離她第一次走上調度臺僅僅過去了兩年——看上去,她冷靜慣了,“沸點”很高。其實,淡定不是一日煉成的。
“當時領導向我拋來橄欖枝,問我想不想當調度,我說‘我想努力試試看’?!北е魬鹨幌碌男膽B,鮑碩走上了總調度的崗位。
那是2019年,當時的鮑碩只有27歲,參加工作不到兩年。作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組建以來的首位女調度,鮑碩心里一直憋著股勁兒,“這個崗位上,一直都沒有過女生,我一定要開個好頭?!?/span>
從具體的操作崗位換到調度崗位,鮑碩從一開始就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雖然有著足夠扎實的技術基礎,但在調度中如何與各點號、各崗位溝通,甚至細微到如何在發布指令時控制發聲方式,讓聲音更符合任務場景,都是需要克服的難題。
“我原來的聲音有一點娃娃音,當時說了一句指令之后,大家就好像怔了一下,會因為我的聲音有些分心?!?/span>
這讓鮑碩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害怕因為自己的狀態影響了整個任務。除了同事們的幫助,業余時間她常偷偷練習發聲方式——盡量壓低嗓音,把說話節奏放慢——這才有了調度時飽滿渾厚、鏗鏘有力的一聲聲指令。
類似不起眼的改變與調整,只觸及了整個工作中的一個小小齒輪。
鮑碩所擔任的調度員不是播音員,更不是簡單的傳聲筒。這一崗位的職責重在“調度”,“就像扮演一個高性能的多線程并行中央處理器,不僅要接收大量的信息,還要快速分辨輕重緩急,高效處理,為探測器保駕護航?!背跞握{度員,鮑碩很擔心自己處理不來。
好在前輩們總是會耐心解答,團隊的溫暖氛圍也讓鮑碩收獲了很多信心,從“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相繼登陸月球到“天問一號”著陸火星,一次次飛控任務讓她迅速成長起來。
“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成了鋼鐵俠,可以長時間不喝水、不吃飯,也不休息?!蓖聜儼l現,只要一走進飛控大廳,長著娃娃臉的鮑碩就立馬嚴肅起來,做事雷厲風行,不茍言笑。
一旦發現問題,鮑碩馬上一個電話打過去詢問,哪怕對方是關系要好的伙伴,或者較為年長的同事?!巴瓿扇蝿帐堑谝晃坏?,顧不及太多個人情感?!滨U碩說,“我們從事的調度崗位,不是外界看到的那么光鮮,其實更像一個事無巨細的大管家?!?/span>
“大管家”不僅要熟悉各種程序制度、技術方案和應急預案,還要掌握各崗位、系統間的流程和職責,更需準確判斷和領會專家組的決策和意圖,具備靈活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左手搭在話筒按鈕上、右手滑動著鼠標,戴著耳機的鮑碩還要盯著飛控中心大屏幕上動態更新的數字……每天,成百上千條指令就這樣奔向太空,指引著“嫦娥奔月”“天問探火”的旅程。
“每一條發往月球的指令,秒級就能到達,一旦出現錯誤就會有很大影響?!滨U碩說,“特別是一些事關探測器安全的關鍵指令,必須一次成功?!?/span>
▲同事們發現,只要一走進飛控大廳,長著娃娃臉的鮑碩就立馬嚴肅起來,做事雷厲風行,不茍言笑
腳踏實地,偶爾仰望星空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天空充滿著無限向往與想象:神話傳說里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西漢的“翼裝俠”,宋代馮繼升的“火箭法”,這些古代“航天員”無一不書寫著中國人的勇敢與智慧。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征程,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努力,一次又一次帶領人類點亮璀璨的星空。
深邃的星空也給鮑碩帶來了啟發,一直以來她曾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教師,但當看到中國宇航員劉洋隨著“神舟九號”遨游太空時,她突然被一個念頭擊中,“我能不能也去太空看一看?!?/span>
機緣巧合之下,鮑碩和小時候那個一閃而過的夢想打上了交道。在這期間,能夠見證國家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參與多項重大任務,鮑碩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一代人。
“我父母是60后,他們是辛辛苦苦種樹的一代人,恰好我們國家航天事業也是從那時開始漸漸發展起來的?!滨U碩形容,自己這代人的幸運是“我們到了摘果子的年代”。一個人的成就并非完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源于前輩們巨人肩膀的支撐。
“一年人力,兩年人手,五年人才,十年人物?!北本┖教祜w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劍的話給鮑碩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追夢的路上,鮑碩對自己的希望是做一個執行者:先踏實沉淀、學習,為以后的規劃打下牢固基礎。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執行月面采樣作業時,鮑碩的調度總時長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持續工作33小時。作為航天界公認的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月面采樣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風險大,航天器要在著陸月面后48小時內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并定時定點實施月面起飛。
頂著巨大壓力,鮑碩和遙操作團隊成員在“嫦娥五號”月面工作期間組織發送了兩千多條指令、近萬句調度令,無一錯漏,最快僅用時37分鐘就完成一次表取采樣放樣工作——這在地面演練時幾乎需要半天時間才能完成。最終,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月面采樣,比預計時間提前了7個小時。
調度航天器的工作包含了貌似矛盾的兩極——龐大與細微、理性與浪漫,無數次在預設、重復、練習與突發情況下做僅有的判斷與填空題,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的抽象模糊與絕對具體的精準控制。航天的過程嚴苛、精密,充斥著數據、公式、代碼,但與之相伴、交手的過程里,也有極其美妙的時刻。
月球探測的最遠距離約38萬公里,而火星距地球最遠約4億公里。一條指令從地球向火星發出,可能需要44分鐘才能等到回復。這就意味著,很多時候,鮑碩和她的同事們無法實時判斷“天問”當前的狀態。
為此,他們研究將上行發令和狀態判斷分開,同時將光行時的影響納入考慮,綜合考慮傳輸時延計算時間差,預判執行情況,在需要探測器執行動作之前發出指令——據此,在對環繞器成像的那次控制中,“天問”探出身上的攝像裝置、調轉鏡頭方位、自拍成功并將成像傳回地球的那一刻,鮑碩至今想起依然激動——他們真的做到了,“天問”真的成功拍到了深空中的自己以及浩瀚宇宙中的五星紅旗。
這便是那些極其美妙的時刻了——鮑碩最享受這些時刻:“嫦娥四號”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奔火途中深空閃耀的國旗,月面采樣后展開的五星紅旗。每當五星紅旗在太空中一個新的場景“打卡”,她的心里都被震撼、驕傲、為祖國自豪的情緒塞得滿滿當當,抑制不住地激動,“當航天員遨游太空,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地面守護那抹中國紅、和大家一起探索太空的時候,這種感覺真好?!?/span>
▲能夠見證國家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參與到多項重大的任務中,鮑碩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一代人
成為風箏
工作上,她是牽引一部部航天器的“風箏線”,生活中,她則是父母牽掛的“風箏”。風箏飛得再高,離不開線的牽引;兒女離家再遠,也割不斷父母的牽掛。
母親的抱怨,對鮑碩來說并不意外。
雖然單位離豐臺的家只有40分鐘左右的車程,但忙起來的時候,她和父母常常幾個月打不上照面。
“如果我不主動聯系爸媽,他們平時不會輕易發微信找我,更不會主動來看我?!备改笇ε畠核寄畹镁o,卻總是不忍打擾她的工作。
父母結婚紀念日這天,鮑碩正為“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而忙碌。吃飯時,她收到了父母發來的現場合影照片。為了給爸媽制造點驚喜,也彌補自己缺席的遺憾,她從網上聯系店長并提前支付了餐費。
當天晚上,父母開心地告訴鮑碩,“飯店為我們慶祝,還免了單!”
2021年春節前夕,鮑碩早早給家里備好年貨,跟父母打好招呼后,在單位陪著火星探測器迎來了新年。
短暫脫離代號“北京”的調度員崗位后,她會蹬上久違的高跟鞋,配上漂亮的長裙,回歸一個愛撒嬌、愛甜點又享受生活的北京女孩的角色。
在北京飛控中心的宿舍里,烤箱、模具、鍋碗瓢盆堆滿了十幾平方米的房間。每逢短暫休息的節假日,鮑碩喜歡動手做烘焙,蛋糕、青團、肉松小貝都是她的拿手甜品。
遇到航天發射有關的日子,她還會喊來同事一起分享,為守護的航天器“慶生”。
“感覺它們就像自己守護著的孩子,心頭肉一樣?!滨U碩習慣性地稱“嫦娥四號”為“小四”,“嫦娥五號”則是“小四的妹妹”。
每一個加班的夜晚,鮑碩累了就靜靜地透過辦公室的窗戶仰望夜空。在那片深邃的星空中,有著她一個個的“牽掛”。
如今,嫦娥六號又要來了。2022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探月四期工程全面啟動,“嫦娥六號”將飛赴月球背面采樣。鮑碩和她所在的團隊又要開啟“連軸轉”的日子。
對話鮑碩——勇敢有一個目標:不放棄
南方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勇敢?
鮑碩:我覺得勇敢有一個目標:不放棄。不管是迷茫、看不見未來的時候,還是遇到挫折想要放棄、退縮的時候,都能夠堅持下去。哪怕只是原地踏步,但只要一直努力的話,最終還是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南方人物周刊:從小到大做過最勇敢的事情是什么?
鮑碩:目前我做過最勇敢的事情就是領導向我拋來橄欖枝、問我想不想當調度的時候,我說愿意。在此之前沒有女生當過調度,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但是我愿意挑戰一下,盡全力去拼一把,不斷加強學習盡量讓自己做好,也想證明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南方人物周刊:“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這兩種狀態你認為哪個更重要,如何平衡?
鮑碩:“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是我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當年的作文寫得不太好,但是這句話一直陪伴我到現在。我覺得腳踏實地可能會更重要一點,但是我們也要時不時地望一望星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努力目標。如果只是一直埋頭走,也可能會走偏。所以兩個都重要,但是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更重要一些。
結語
青年者,國之魂也。當代青年是熱愛者、擔當者、堅守者、創造者,更是勇敢者。南方人物周刊攜手中興手機發起2022年青年力量特別策劃,尋找54位勇敢的中國青年,傾聽他們以“勇敢”為題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