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編者按:
2022年5月2日-8日,北京和青海各有一則農業科創政策,它們分別描繪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理想圖景和實現路徑。北京率先提出要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7%;青海則將實施普查與收集、保護體系建設、鑒定評價、創新提升、信息系統建設等五大重點工程,制定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規劃。
數字經濟也是本周值得關注的話題,武漢提出2026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4%,深圳福田落地了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預付式消費平臺。
此外,山東首次針對企業技術改造出臺股權投資細則,通過股權投資引導企業技術創新;陜西省正式實施《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引導民企轉向“專精特新”和“小巨人”。
從全球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5月5日在中國正式生效,一份申請即可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外觀設計全球化體系,促進中國工業品外觀設計創新能力提升;聯合國將啟動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行動計劃,到2025年希望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增加100%;美國將劃撥31.6億美元支持本土動力電池發展,以期實現2030年電動汽車占美國汽車銷量一半的目標。汽車產業奔向電動化的道路上,大家一起加油??!
科創要聞2022年第十七期(區域篇)
本期要聞推薦人:萬子萱、金琳、陳瀟杰、張渝強
責任編輯:黃金萍
一、區域要聞
【1】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5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方案》,提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圍繞農業高質高效目標,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和市場為“兩翼”,推進生產設施化、社會服務化、產業融合化,促進食品保障功能穩中加固、生態涵養功能加快轉化、休閑體驗功能高端拓展、文化傳承功能有形延伸,塑強“服務市民、富裕農民”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圍繞鄉村宜居宜業目標,以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圍繞農民富裕富足目標,以共同富裕為方向,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和全面發展,推動形成城鄉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發展格局。
點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科技助力。2022年4月初北京已出臺了推動農業中關村建設的十條措施,要將中關村經驗融入農業科創,此次又提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期待首都能夠為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最佳示范。
【2】青海:推進高原種業振興兩大規劃
5月6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青海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2021-2025年)。
《青海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規劃》明確,將實施普查與收集、保護體系建設、鑒定評價、創新提升、信息系統建設等五大重點工程;到2025年初步建成珍稀、瀕危、特有農業種質資源有效保護與利用及鑒定評價體系,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交流共享平臺。
《“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提出,將實施農作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