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火車站:這些等待回家的面孔

“我留個電話,你知道哪里要人干活就告訴我,我能叫好多人出來?!彼麕е鴥鹤?、侄子、兒媳婦、侄媳婦10個人出來打工已經一年了,只有他能講普通話。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盧麗濤

■民生觀察

一位在廣東打工27年的打工者,在擁擠而寒冷的廣州火車站外的雨棚下露宿候車:“只要回到家,好日子就來了”

2009年1月11日,廣州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個早晨,又一輪“春運”開啟。每年的“春運”,或許是世界上最迅速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口遷移”,為期40天的時間里,將有超過23億的人次在路上奔波。

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之下,或許遷徙者的錢包比往年更單薄了,但沒有什么能阻擋歸家的腳步。

“有票能上車就不錯了”

旅客、鐵路工作人員、民警、武警、志愿者……在廣州火車站,所有人都在為“回家”嚴陣以待。

經歷過2008雪災的傷痛,無論政府還是個人,應對春運顯得更有序更有計劃。李紅霞,那個去年春運在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中消失的名字,仍不時被提起。幸運的是,今年她的工友們,終于幸福地坐上了公司包下的專列回家。

廣州火車站的東廣場,首次搭建起了超過4000平方米的雨棚,加上原有的雨棚面積,最大容量能保證8萬人“不淋雨不挨凍”。廣場分隔成十數個候車區,每個“大棚”入口都用巨大的藍底白字標明了編號,電子顯示屏上有實時的候車信息。除此以外,廣場候車區也首次設了母嬰通道和母嬰候車室。

“這條件比去年好多了,”劉先光回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