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催生新型投資:“炒碳”是不是門好生意?

當唐星把炒碳分享給一起炒股的朋友時,他們大部分都持觀望態度,甚至還有人誤以為他要去做煤炭生意。

據現行碳交易相關規定,投資者從公開渠道可以獲得納入當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企業名單,但配額的需求總量、供給總量和參與方的歷史行為都很難獲悉。

“(減排)對企業來說是成本的增加?!痹诮痫w看來,如果不是被強制性列入控排企業,大部分企業沒有意愿參與碳市場。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1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碳排放交易允許個人參與。 (視覺中國/圖)

你可能聽說過炒股、炒鞋、炒表,但可能沒聽說過炒碳。

近日,多家電力上市公司在2021年年報中首次披露“碳排放權交易收入”,大唐發電(601991.SH)、華能國際(600011.SH)、華電國際(600027.SH)分別賺得約3.02億元、2.69億元和1.4億元。

不僅企業收入不菲,中國碳排放交易還允許個人參與。

碳交易市場以碳排放配額作為投資標的,參與主體包括控排企業(需要減排的企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每個履約期內,控排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即企業每年能夠無償排放二氧化碳的上限,1單位配額等于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交易邏輯并不復雜。企業需要在履約期末上繳所擁有的配額,只有上繳的配額覆蓋當年的排放量才能完成履約,企業可根據實際排放量對配額進行交易,有需要的企業買配額,有多余配額的企業賣配額。

碳交易是舶來品,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中國開始建設碳交易市場。2013年以來,全國8個省市的試點碳市場先后開啟交易。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首批準入行業為燃煤發電。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該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控排企業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飲頭啖湯的人

作為湖北省第一批碳交易員,唐星經歷了湖北碳交易市場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湖北碳交易市場是交易活躍度最高的地方試點碳市場之一。據中國碳交易網,湖北省碳交易量占全國碳市場的32.4%,碳交易額占28.8%,兩項均位列地方碳市場第一名。

唐星第一次聽說碳交易是在2014年3月底。當時在一家湖北能化企業負責財務工作的唐星代表公司參加了一個會議,偌大的禮堂內,集聚了湖北省130多家高耗能企業的三百多名員工。這些企業都被列入控排企業,需要在湖北碳市場進行碳交易。

“其實就是一個吹風會,告訴大家要注意這個市場了?!碧菩菍δ戏街苣┯浾哒f,一個月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