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吸煙不得肺癌?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不同的人對吸煙導致的肺癌易感性存在差異。一些人對吸煙誘發的基因突變有更強的適應性,能夠抑制突變在體內的進一步累積。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1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5年2月13日,四川富順獅市鎮,吸煙的老漢。 (視覺中國 賀延光/圖)

吸煙會致癌,這在科學界和公眾認知里都已經是常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很早就將主動吸的煙和被動吸的二手煙全部認定為一級致癌物。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能看到很多吸了一輩子煙的人并未得過癌癥,這些身邊的案例常成為一些吸煙者反駁吸煙致癌的論據。那么,為什么同樣都是吸煙,有的人得了肺癌,而有的人不得呢?

最近,美國一項針對吸煙者的研究,通過細胞和基因層面的實驗室分析,嘗試給出了一種解釋:一些人對吸煙誘發的基因突變有更強的適應性,能夠抑制突變在體內的進一步累積。

應對突變的能力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DNA中發生的異常變化,除了少部分由遺傳而來外,相當多的突變是后天獲得的,體細胞中這種自發的突變累積,人們雖難以察覺,但這一進程會貫穿人的一生。大部分的突變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明顯的影響,然而隨著突變的不斷累積,這些來自環境、食物等誘發的突變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會導致癌癥,加速人的衰老。不少研究已經發現吸煙的肺癌患者其腫瘤細胞中一般會有數以萬計的體細胞突變。

而最新研究正是以肺部細胞為對象,對比不同吸煙歷史和年齡的人相關體細胞突變累積的情況。結果發現不吸煙的人突變的頻率隨年齡變大而增加,吸煙的人突變頻率則顯著升高。由于吸煙者中肺癌的風險一般與吸煙量的大小有關,研究人員還將突變的情況與吸煙量結合起來進行了分析,發現突變基本上隨著吸煙量線性增加,但達到一個點后,吸煙量的增加沒有再帶動突變頻率的進一步增加,顯示來自吸煙的癌癥風險可能達到了一個趨于穩定的狀態。這一研究2022年4月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害,研究中吸煙者體細胞突變的增加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然而,我們的研究確實也顯示在避免突變上,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而這種應對突變的能力可能在吸煙導致的肺癌風險中發揮作用。換句話說,不同的人對吸煙所致肺癌的易感性存在差異?!眳⑴c這項研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遺傳學系研究人員黃振球告訴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XM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