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上談政治

討論細節問題,并不犯忌,教師甚至可以全盤引用《人民日報》的資料。而且全部討論可以放在研究儒家理想社會的框架里。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課堂上,沒有政治批判對象也沒有政治效忠對象,只有學術研究對象。如果學生學會了學術性的分析方法,見到大名詞,就鉆到下面去分析這一概念在具體時空的具體細節,你不用向他們灌輸也不必擔憂他們被人灌輸,放心讓學生自己折騰好了。

拙文《學術與灌輸》(見2008年12月25日“自由談”)見報后,收到一些讀者意見,主要說學術與政治難以分隔,在中國尤其如此。其實,拙文并沒有說學術與政治無關,課堂上甚至會有非談政治不可的時候。但是,即使必須談政治,最好也能化為學術來談,而不是把現實政治直接搬進課堂。

所謂政治的學術化,簡單地講,就是從歷史、文化比較等多種角度審視某一政治現象,揭示該現象的內在復雜性。

舉個“學術化”的具體例子,《禮記》“禮運”篇的“大同”章。這是儒家理想社會的經典描述,讀文史哲的都可能學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