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中,嘉絨民居宛若神筑
清乾隆年間,有過兩次震驚全國的大小金川戰役,彈丸之地的大小金川,令清廷耗費白銀七千萬兩,將士死傷數萬,前后持續十余年之久方才獲得慘勝。其原因之一,就是這里獨成體系的碉房易守難攻。
責任編輯:楊嘉敏
在橫斷山脈的眾多藏族神山中,墨爾多山處于東側盡頭。它是嘉絨藏族同胞世代膜拜、虔誠供奉的最重要神山。
在墨爾多山的哺育和庇護下,嘉絨藏族原始古樸、“宛若神筑”的克莎民居,在造型、色調、雕琢上的簡潔粗放,與江南、巴蜀民宅的精巧細膩,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構成一幅雪域高原綺麗的畫卷,成為我國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墨爾多山
墨爾多神山下的農人
簇擁著墨爾多山的座座山峰之間,是大渡河和岷江的數十條支流。從地圖上看,這些纖細蜿蜒的藍色線條,好似這片土地上汩汩流淌的血脈。其中,兩條較粗的藍色線條,是大金川和小金川。
大金川上游河段,是在險峻的峽谷里奔流的腳木足河。此河是大渡河上源,再逆流而上,便是發源于巴顏喀拉山的源頭了。這一段幽邃峽谷,是嘉絨藏族聚居之地。他們自稱“嘉木察瓦絨”, 意即“生活在墨爾多神山四周溫暖地帶的農人”。
馬爾康市沙爾宗鎮的從恩村和哈休村,位于峽谷中的峽谷里,至今尚未被外界驚擾。這里的嘉絨人仍沿襲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守護著古老的家園,嘉絨藏族的原始風情,在這里仍有跡可尋。
峽谷是千萬年奔流的腳木足河劈開的,崖壁上狹窄而又曲折的公路,則是近些年才開鑿出來的??可窖碌囊贿?,時而掠過一處處山灣,半坡上的一幢幢石砌民居,在白楊樹、核桃樹的間隙里閃現。
這是嘉絨藏族的村莊:烏黑的山石墻體上,用白色的涂料勾勒門窗、墻角;紫紅的屋檐和欄干,繪有金剛橛和吉祥八寶圖案;屋頂的四角,砌壘著白色的尖角石塊;晾臺的周圍,飄揚五顏六色的風馬旗和經幡。簇擁著它們的,是綠油油、金燦燦的莊稼地。溫馨的炊煙味、刺鼻的牛羊糞味和玉米小麥的清香,伴隨著腳木足河的水聲,在峽谷里流淌蕩漾。
然而,我要尋覓的嘉絨民居,還不完全是這樣。在崢嶸歲月里傲然矗立、在嚴酷條件下頑強存活的古老嘉絨民居,還在我此行的前方。
腳木足河河谷的碉樓與寺院
沿腳木足河一路北上,可直達大渡河源頭。不過,我的目的地,在腳木足河對岸一條更為逼仄的峽谷里,在峽谷里流淌著茶堡河。
茶堡河兩岸,有路可以抵達或有索橋可以過河的地方,便可見古樸的嘉絨民居。有的只??蚣?,殘骸爬滿野草,卻如胡楊般死而不倒;有的修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