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法學院院長的畢業寄語:“法學生沒有內卷,只有演變”
編者按:
用流行了兩年的熱詞來說,“更卷了”。
兩年多來,許多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積極就教育內卷發言,我們訪談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學者,也希望來自他們的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的學習和教學經歷,能為普通人在2022年對抗內卷提供幫助。
“對抗內卷”系列訪談的第二篇,來自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許中緣和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上一個畢業季,他們分別在岳麓山下的兩場對法學畢業生的致辭中,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內卷——近年來,法學專業被不少人稱為“內卷之王”。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9年8月31日,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武漢考區。
又一年的大學畢業季即將到來。上一個畢業季,2021年6月的岳麓山下,曾有兩位高校法學院院長留下了相似的給學生的寄語,彼時,兩位學者不約而同地聊到了“內卷”話題。
那是兩場相隔僅僅一天的畢業致辭。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許中緣祝福學生,“希望你們在不倦的生活中不內卷,平凡的人生中不躺平?!焙洗髮W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則多了一絲勸誡的意味:“世界縱已內卷,法治不容躺平?!?/p>
法學,曾經是文科中的王牌專業,如今被嘲笑為“內卷之王”。面對一群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兩位院長為他們上的最后一課,卻是關于法學生的使命。他們希望,自己的學生能以法學專業作為安身立命之道,并保持對制度的關注,通過完善制度與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推動實現資源有效分配,從而盡可能避免無序競爭,減少社會內卷。
時隔多時,兩位法學背景的教授,對擺脫內卷有哪些新的思考?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許中緣和蔣海松。
社會分工過于精細容易促成內卷
南方周末:“內卷”這個詞已經火了兩年多,站在你的角度,是否會重新看待這個詞的含義?
蔣海松:此前有一個補習班廣告讓我印象深刻:“您來,我們培養您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爆F在內卷語義指稱對象泛化了。在大眾語匯中,內卷意味著競爭的白熱化導致的無序化,過度精益求精帶來無意義的重復,所有人被裹挾進無處不在的競爭。這意味著內卷不是主觀努力、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出自被逼無奈、不努力就被別人甩下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客觀上是由于資源的稀缺。
南方周末:內卷和競爭的區別是什么?
許中緣:形象地說,內卷是種瓜得豆,競爭則是種豆得豆,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