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淮安漫步:家在枚皋舊宅邊

現在的淮安有施耐庵故居,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有其墓葬,又有興化市施家橋其族人、族譜的口傳筆錄,難道都是假的?我以為至少施氏居住并死于淮安,而后遷葬大豐白駒這件事是可信的。

還是想從作品里找線索?!端疂G傳》最后一回,說宋江受招安平方臘后,任楚州安撫使。耐庵晚年居住在這里寫書,拉那位“及時雨”來楚州當官,不算意外。

責任編輯:楊嘉敏

淮安最著名的文學家是吳承恩,因為沒有人不知道《西游記》?;窗驳暮酉骆傇趨鞘瞎示咏ㄓ袇浅卸骷o念館,游客很多,讀者諸君可能已游過,所以這里想撇開吳承恩,談談淮安與文學有關的另外幾個地點。

古枚里

從清江浦區向南到淮安區,如果從里運河東堤上走,一過河下鎮,就可在路東看見一座碑亭,碑上大書三個紅字:“古枚里”。

這座碑亭,紀念的是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始建于明,此后斷續修繕,抗日戰爭時期毀于兵火,現在這一座是1985年重建的。堤東有一個湖,是楚州三湖—蕭湖、勺湖、月湖—中的蕭湖,湖邊有枚氏父子的塑像,二人手持竹簡,相對而立,像是在彼此欣賞。據說這附近就是枚氏父子的故居所在。

里運河東堤的“古枚里”石碑 (雷夫/圖)

枚乘生平,現存的資料很少,《史記》只在司馬相如傳中提過他一次名,《漢書》則粗略記載了一些事跡?!稘h書》說他是淮陰人,今人望文生義,以為是后來的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不對。秦、漢時的淮陰縣很大,不等于兩千年后的淮陰縣。唐代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人趙嘏《憶山陽》詩里說,“家在枚皋舊宅邊”,可見枚氏故宅應在淮安區,碑亭標記的地點大致可信。

枚乘的文學成就在于創立了散體賦,僅存的一首《七發》,可看作散體大賦的樣本,主客問答的結構,鋪排夸張的表達,體現了賦在形式上的特點。

枚乘主要生活在漢文帝、景帝時期,武帝初年就去世了。我們不知道他的師承如何,但漢賦脫胎于楚辭,荀卿《成相》《賦》兩篇可視為漢賦的濫觴,推想與荀卿長期居住在楚國有關;枚乘也不例外?;搓帉俪?,楚地物產豐饒,景觀壯美,屈、宋浪漫恣肆的詩歌傳統,漢初氣象的蓬勃進取,給了枚乘成為漢賦大家的條件?!镀甙l》里寫音樂,寫食物,寫駿馬快車,寫游宴聲色,寫畋獵,寫廣陵海潮,其紛繁壯觀,只有諳熟楚地風物和具備浪漫詩情的人才寫得出來。

枚乘起初是吳王劉濞的郎中官,劉濞想起兵叛亂,枚乘上書勸阻,未采納,就離開了吳國,投奔梁孝王劉武。劉濞起兵之后,枚乘又上書,勸劉濞罷兵,劉濞仍不聽。這兩封書,《漢書》里都有記載。叛亂平息之后,枚乘因此受到漢景帝的重視,召他做弘農都尉,枚乘沒興趣,重回梁孝王身邊做文學侍從。梁孝王酷愛文學,身邊招攬了一批辭賦家,如鄒陽、嚴忌、司馬相如等,《漢書》說“梁客皆善辭賦,乘尤高”,可見枚乘當時的名氣是重于司馬相如的。

梁孝王死后,枚乘返回故鄉淮陰。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枚乘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劉徹極喜詩賦,做太子的時候就十分仰慕枚乘。聽說枚乘年老居鄉,就用“安車蒲輪”—一種可以坐乘的小車,車輪用蒲草包裹,以防顛簸接他去長安,可惜半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