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恥卻有用?這屆年輕人剛畢業,選擇了家里蹲
這邊打工人每天忙碌在“996”“007”工作制里,那邊有人默默按下了“退出鍵”,他們待在家里不上學、不工作、不社交,或安心躺平,或蟄伏等待機會。
與此同時,有的人因長期在家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其實,躺平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這屆年輕人為什么選擇家里蹲。
責任編輯:劉韻珊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正值壯年,卻不上學、不工作、甚少社交,深居簡出,將自己與社會隔絕。這樣的人可被稱為“尼特族”,又或是“蟄居族”,但更熟知的名稱為“家里蹲”。
這是來自知乎問題“家里蹲三年以上是怎樣的感受”的其中一個網友回答。
有九年蹲齡的小陳,在外以考研考公的名義蹲了五年,蹲不下去了又在家蹲了四年。在這九年里,他也曾做過游戲評論、雜志投稿等文字工作,卻都以失敗告終。
最后小陳去了工地,從底層工作做起,一步步找回正常生活的節奏。
像小陳這樣的家里蹲人士并不在少數。事實上世界各地都有家里蹲人,日本、韓國、中國,還有歐美發達國家,都存在著家里蹲人群。他們隱于社會一隅,過著不為人知的生活。
網絡世界里的他們,遠比在真實生活中活躍。百度貼吧“家里蹲吧”便聚集了83萬蹲友,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家里蹲人群的數量。
家里蹲人群的生活狀態因人而異。
在極端情況下,家里蹲人能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