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思考的力量丨塔可夫斯基誕辰90周年

“我在我的片子里總可以講一點純屬自己的東西,講一點似乎是記得的,又似乎是想象出來的東西吧……這該不能算是狂妄吧?”

“不,安德烈,這不能算是狂妄。藝術永遠是個人的?!?br />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塔可夫斯基 (視覺中國/圖)

神祇

2009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看到拉斯·馮·提爾充滿暴力和語言的影片《反基督者》片尾“獻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32-1986”字幕時,媒體人們驚呼起來。該片入圍了當年戛納主競賽單元,拉斯·馮·提爾說,自己看了二十遍《鏡子》(1974):“對我來說他就是一尊神祇。如果我不將這部電影獻給塔可夫斯基,所有人都會說我在抄襲?!?/p>

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只活了54歲,拍了七部長片:《伊萬的童年》(1962)、《安德烈·盧布廖夫》(1966)、《飛向太空》(1972)、《鏡子》(1974)、《潛行者》(1979)、《鄉愁》(1983)、《犧牲》(1986);另有一部電影學院畢業作品短片《壓路機和小提琴》(1960)傳世。

塔可夫斯基對世界影壇影響至今不衰。他自己的偶像之一是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而伯格曼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說過塔可夫斯基是世上最好的導演:“初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個奇跡。驀然我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房間的門口,過去從沒有人把這房間的鑰匙交給我,我一直都渴望能進去,而他卻能進入其中,行動自如,游刃有余?!?/p>

《視與聽》雜志曾撰文總結老塔留給世界的“遺產”。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是老塔最忠實的追隨者?!拔矣X得大部分電影都在忽略時間,”被問到標志性長鏡頭風格的形成時,他這樣回答,“因為它們只想要過一遍故事線,它們只是想要講故事:動作、剪輯、動作、剪輯、動作、剪輯,然后跟我們講清楚所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在發生什么。真的。而我對這個世界感興趣,而不僅僅只是拍攝它?!必惱に柕摹饿L魚馬戲團》(2000)僅由39個鏡頭構成,很多地方的運鏡方式能讓人聯想到塔可夫斯基的作品。

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利克獲得2011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作品《生命之樹》中許多畫面與老塔電影相和,尤其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漂浮的那一刻——《犧牲》里,男主角亞歷山大到女仆瑪麗亞家,兩人親熱、擁吻,一起從床上懸浮起來,在空中旋轉——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的結尾因此看來非常親切:在破舊漏雨的屋子里,黃覺和湯唯飾演的男女主角接吻,整個空間旋轉起來。

讓土耳其導演努里·比格·錫蘭蜚聲國際的《遠方》(2002)里,男主角被迫收留粗魯的表弟,兩人在電視上觀看《潛行者》,表弟昏昏欲睡,此后,男主角自己竟又在看一部塔可夫斯基的紀錄片。電視機里還出現了《鄉愁》和《鏡子》。

《潛行者》改編自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的小說《路邊野餐》。畢贛曾在采訪和演講中直言,他第一次看《潛行者》只看了十幾分鐘,就非常生氣,想寫一篇東西批判。于是他每天看一小段,看了大半個月,突然“毛骨悚然”,知道了自己要拍什么。后來他把塔可夫斯基的畫像放在大學宿舍床頭。畢業后,他拍出的長片處女作叫《路邊野餐》(2015)。

學者戴錦華年輕時便迷戀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在一次和畢贛的對談中,戴錦華明確指認了《路邊野餐》與《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老塔作品的相似,“你在你的影片當中不斷地破壞時間的線性存在,而且你試圖在表現時間的不均質,或快或慢,或完全停滯,或逆轉倒流?!贝麇\華說。

塔可夫斯基希望在電影中“創造自己獨特的時光韻律,通過鏡頭讓觀眾感受到時光的流動——從慵懶、催眠般的,到迅疾、狂風暴雨似的——而觀眾也會有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同感知”。

塔可夫斯基做到了,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

1962年,塔可夫斯基和妻子伊爾瑪·拉烏什參加威尼斯電影節 (視覺中國/圖)

“時光在鏡頭中有尊嚴而自由地流動”

塔可夫斯基的畢業短片《壓路機和小提琴》共只有35句臺詞,他的理念是,環境才是重要的。于是我們的注意力被這些吸引:壓路機的倒影印在路面的水漬上;司機聽小男孩拉琴時臉上光影流動;鏡頭反復被拉到小男孩送給小女孩的蘋果上;下雨。

對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專題研究著作《七部半》中這樣形容“塔可夫斯基的世界”:“所有這些動機,造型的或含義的、視覺的或非視覺的、語言表達的或感覺到的、變化的或始終不變的,貫穿著塔可夫斯基一部又一部的影片,相互呼應,相互滲透,把它們鑲嵌在一起,于是組成了一個比每一單獨片段更為博大的東西……在這個獨特的世界里,甚至有它自己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氣候和天氣?!?/p>

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里總是有水、火、夢境、長鏡頭。他把拍電影比作“雕刻時光”。而他對電影時間的理解分為兩個階段:“盡量充分地利用電影涵納一切的可能性”,“把按時間順序的材料和其他時間層面、夢幻以及使角色面臨意外考驗和問題的種種事件連續地剪輯在一起”;“現在,希望在蒙太奇鏡頭之間不要有時間上的斷裂……蒙太奇的連接僅意味著動作的持續,本身不打亂時間?!?/p>

1961年,作家博戈莫洛夫焦慮于他的小說《伊萬》失敗的電影改編,經費已經用去了一半,莫斯科電影制片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