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假陽性”?復核這個指標很關鍵

“假陽性”背后,存在核酸檢測陽性判斷的技術和管理難題,不僅要重視弱陽性、陰陽之間的“灰區”樣本復核,更要注意實驗室管理,防止樣本污染等誤操作。

有的試劑說明書顯示Ct值≤40時可評為陽性,但這與評判陽性病人能否出院的Ct值標準有差異。2022年3月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規定,對于輕型病例,連續兩次Ct值≥35即可解除隔離和出院。

“從檢測機構的角度,就是認真復核、加強管理、規范操作。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2年5月8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處核酸檢測點,醫護人員正在采樣。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圖)

核酸檢測是確定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標準”,然而近日部分核酸檢測機構陷入“假陽性”風波。

2022年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對兩家核酸檢測實驗室給予警告并暫停合作。公告顯示,有的檢測機構幾次出具“假陽性”報告,嚴重干擾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5月1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針對網上部分市民對核酸檢測結果的情況反映,已開展對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調查,如果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依規從嚴查處,決不姑息”。

根據“第一財經”等媒體報道,上市公司潤達醫療旗下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以下簡稱“中科潤達”),參與檢測的黃浦區五里橋街道某小區,部分居民在5月初的一次核酸檢測初篩被疑出現“假陽性”。后因復核陰性,他們免于被轉運到方艙。不過,還有其他疑似“假陽性”病例被轉移到方艙或醫院,之后的復檢連續為陰性,也是中科潤達相關實驗室初篩陽性。

5月13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核酸檢測能力已經達到單管每日5700萬管。國家衛健委對實驗室進行了超過3.5萬家次的室間質評,合格率達到99.7%。

雖然合格率超高,但意味著仍有不合格的風險。每一例陽性結果,對個人而言都是沉甸甸的負擔:被轉運到方艙或醫院、家屬作為密接被轉移、所在樓棟被封控……如果是“假陽性”,不僅浪費醫療資源,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假陽性”背后,存在核酸檢測陽性判斷的技術和管理難題,不僅要重視弱陽性、陰陽之間的“灰區”樣本復核,更要注意實驗室管理,防止樣本污染等誤操作。

懷疑初篩“假陽”,但單人單管不強制復核

初篩陽性后,居民如有“假陽性”的猜測,想申請復核,現有條件下并不容易。

根據2022年3月發布的《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