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文旅進行時:看見歷史,把玩文物

通過AR技術,山西博物院的役夫俑“活了”。他高鼻深目,頭戴圓頂氈帽,留著小八字胡,右手緊握拳向上高舉,似乎正費力牽著身后的駱駝。腦袋微斜著的他眨著眼睛,嘴巴一張一合地說自己“平時游走在這天地間,餓了就吃肉,冷了就喝點烈酒,累了就枕著漫漫黃沙與月亮聊天”。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實習生 王卓穎 王瑞雪

百度增強現實技術部從圓明園遺址上重新構建虛擬影像(概念圖)。 (資料圖/圖)

2022年五一勞動節,杭州市良渚博物院推出了“五千年前的勞動節體驗券”。

這張體驗券由Rokid AR眼鏡實現。戴上眼鏡后,參觀者看到的不再只是文物本身,文物之上同步顯示出了五千年前的場景——既有河道里劃著竹筏與小舟的先民,也有正在進行玉器與陶藝制作的村落。

這套導覽系統于2020年國慶節開始啟用。那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博物院成為全球首家啟用AR眼鏡導覽的博物館。

AR,全稱“增強現實技術”,是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場景結合與交互的技術。

大多數人最“熟悉”的AR應用,或許是鋼鐵俠斯塔克變身后頭盔中的AR顯示器,顯示他在戰斗中需要了解的環境觀測數據。應用在文旅場景中,AR眼鏡顯示出來的,則是對參觀場景的介紹與復現。

戴著AR眼鏡的博物館參觀者仍能看到文物本身,但眼前同時會出現文物的虛擬成像,將玻璃展柜里無法被真切看到的文物側面與細節一并展示。體驗過Rokid AR眼鏡導覽的用戶在小紅書上評價道:“有種文物復活的感覺,仿佛自己和五千年前的人類共同呼吸,眼前的小煩心事突然都不重要了?!?/p>

重建兩座“圓明園”

“我作為一個農民,建設圓明園,就是要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的強大,看到中國農民的愛國?!睓M店影視城創始人徐文榮在退休之后,花費300億元在浙江橫店建造了圓明新園。

徐文榮在橫店建起的第一座影視城,是“19世紀南粵廣州街”,供導演謝晉1996年拍攝迎接香港回歸的歷史題材影片《鴉片戰爭》。八年后,徐文榮讀到法國記者伯納·布立賽寫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著作《1860:圓明園大劫難》,“觸動很大”:“圓明園被洗劫是中國的恥辱,現在法國人都承認錯誤了,為什么不重建起來呢?”

圓明園,曾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是清代的皇家園林,也是雍正到咸豐五朝清帝治國理政的中心,地位不亞于紫禁城。1860年遭英法聯軍洗劫、燒毀后,園林中只剩下斷壁殘垣。

從徐文榮宣布重建計劃到圓明新園最終開放參觀,歷時11年。圓明新園按1∶1的比例恢復了北京圓明園95%的建筑群,異地復現了160多年前的“萬園之園”。

當徐文榮為圓明新園奔走時,一千四百多公里外的北京,另一群人正嘗試在原址上復現圓明園。

原址復現圓明園,有三種方案:定點式AR、手持移動AR、頭戴式AR,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系的王涌天等研究人員2006年的學術研究。定點式AR重現指的是固定機位,從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XM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