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之美”到“科技之利”,蘋果內部的分歧反映了什么
Jobs、Ive作為創業一代,把“科技之美”玩得出神入化、令人目眩;Cook作為繼業之主,利用“科技之利”將Apple推向世界巔峰,在資本運營、企業經營、股東回報、職業經理人業績……各方面都無人能出其右。那么,將來蘋果會怎么走?蘋果會有一天輝煌不再嗎?所有人都在思忖與觀察。
責任編輯:陳斌
財經記者Tripp Mickle的新書《After Steve》,副標題是“蘋果如何成為一家價值萬億美元的公司,并失去了靈魂”。書里講述了Apple管理層的內部分歧: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與CEO Tim Cook不和,并最終離開了服務30年的公司。
Ive與Cook的分歧,并非因爭權奪利、分利不均,而是因理念不同。Ive與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堪稱心靈相通:他倆都認為,要為消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特立獨行的、極致的、充滿美之享受的產品。為追求這種理念,成本提高甚至暫時虧損亦在所不惜。
1997年,受到澳大利亞悉尼邦迪湛藍海域的靈感激發,Ive向Jobs提議:推出一款半透明藍綠色外殼的iMac。但這種外殼的成本是標準外殼的3倍。Jobs二話沒說,直接批準了費用增加,結果此創意震動并顛覆了全球IT產業,從此后,電子產品除黑白兩色塑料殼之外,有了多種材質、多種色彩的外觀。
Jobs脾氣暴躁,常在公司里發火,而Ive總能讓他冷靜下來,他倆常一起吃飯,幾乎每天都在設計中心共同探討、聊天。蘋果的理念創新、產品創新:iMac、iPod、iPhone、iPad……源源不絕、層出不窮,似乎永無盡頭。Jobs與Ive惺惺相惜,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倆的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