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走出非洲,這次情況有所不同
與天花類似的猴痘相繼在非洲以外的多個國家出現。此前除了非洲,感染猴痘病毒的例子基本屬于零星發生,也沒有發生較大范圍的社區傳播,但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
責任編輯:朱力遠
猴痘病毒與在自然界已滅絕的天花病毒是近親,其中一個進化枝的致死率較高,其引起的癥狀也類似天花。
2022年5月中旬以來,一種類似天花的猴痘病例相繼在多個國家出現。由于猴痘病毒與在自然界已滅絕的天花病毒是近親,其引起的癥狀也類似天花癥狀,而且其中一個猴痘病毒進化枝的致死率可達10%,正值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體在全球肆虐,這種較為罕見的病毒自然引發人們關注。
并非新病毒
猴痘病毒最早是在1958年由丹麥病毒學家普雷本·馮·馬格納斯(Preben von Magnus)在食蟹猴身上分離出來的。當時在作為實驗動物的食蟹猴猴群中暴發了兩次類似天花的疾病,因此得名“猴痘”。與天花相比,猴痘導致的皮疹較輕,死亡率較低。
從分類學上來看,猴痘病毒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正痘病毒屬還包括天花病毒(導致天花)、痘苗病毒(用于天花疫苗)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主要存在于中非和西非的熱帶雨林地區,按照地理起源,又可分為剛果盆地和西非兩個進化枝。剛果盆地進化枝的毒力要顯著強于西非進化枝,如果不加以治療的話,剛果盆地進化枝感染的死亡風險可高達10 %-11%,而西非進化枝則低于1%。
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猴痘病毒還可在松鼠、岡比亞大鼠、榛睡鼠和土撥鼠等多種嚙齒類動物中傳播,也可感染人類。從動物傳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