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小店正在消失,“陌生”的他們都去哪了?

“您在本店余額,39.8元?!?/p>

陳韜突然收到一個陌生賬號發來的短信,原來是樓下開了六七年的理發店要轉租了。

這家裝修溫馨的理發店開在小區樓下,對面是一所高校和一家知名的醫院,從來不愁生意。每次有客人進店,青澀的小哥們會一字排開,像比賽似的扯起嗓門喊:“歡~迎~光~臨~”每次去,陳韜都很想回一句:沒必要吧?

但看到眼前的短信,他才發現記憶里那些生動的小哥,他其實并不記得任何人的名字,連最熟悉的理發師的模樣,此刻也是模糊的。

走到街上,陳韜才發現,周圍的小店們在悄悄改變。那個爽朗的燒烤店老板已經好久不見了。以前下了班的陳韜總愛來擼串。老板客人熟了起來,便互相抬杠打趣,“還是你們上班好??!”“哪比得上你做老板自由哦!”爭到最后,總是以一瓶附送的冰啤酒收場。夜靜悄悄的,陳韜干了杯中的酒,卻覺得心里生出了暖意。

著名學者項飆曾提到過“附近的消失”這一概念:在現代社會,人類與附近的人和事物的交流越來越少?;ヂ摼W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也讓人喪失了對“附近”的感知——人們說起熱搜話題和國際大事總是頭頭是道,卻常常忽略了自己身邊的變化。

最近兩年,這種感受因為疫情而更加深刻。很多人感嘆從沒有如此需要隔壁的鄰居、樓下的小店。生活中翻滾的溫情和煙火氣,其實來自你身邊一個個“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轉行、失業、求簽,尋找新機遇

身邊的小店在變化,陳韜也在經歷人生的變化。年初,陳韜從所在的創業公司離職了。他發現,原來離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是如此迅速。只用了幾天,他就辦完手續。相熟的臉孔,相忘于江湖。

尋找新工作機會的陳韜,去附近的一座廟里求了一簽。為表誠意,他一路從山腳爬上山頂。等到了山頂,廟門口還有不少年輕面孔。遞上簽,師父問,是求姻緣,還是求功名?陳韜想了想說,就求個事業吧。師父忽然笑了,“現在年輕人只問前程了嗎?”

或許真是如此。陳韜的好友劉菲在南方的一家老牌地產公司工作。兩人常常聊起彼此的生活。劉菲說起最近的一件奇事,一個項目招聘普通的營銷崗,居然收到了對手公司管理層的簡歷。

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幾年劉菲見識過太多起起伏伏的人和事。

兩年前,一位相熟的客戶抓住風口,自立了門戶,很快做到了兩百多人的公司規模。意氣風發的新老板找到劉菲,豪爽租下一層樓。但今年春節前,劉菲卻聽說這位老板深陷周轉難和回款難的泥淖中。最近,劉菲突然收到那位客戶的來電——“劉小姐,能幫我轉租半層出去嗎?”

相似劇情,90后的于淵也體驗過。同為創業者,他感觸更深。原本,于淵在山東沿海一家小公司工作,收入不多,但工作穩定。有拼勁的他不甘平庸,干脆下海,做起了跨境電商,把南美牛排銷到各地的批發市場?!皹I務最好的時候,一年能賺七八十萬?!?/p>

但許多業務都是先簽單后拿錢的,賬期幾個月是常事?!盀榱艘~,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吃了多少飯?!睗u漸受不了每天都要應酬的日子,于淵大膽轉行做了機頂盒簽單。正是這個選擇,讓于淵躲過了疫情的打擊。第一年跑下來,他還超額完成了任務量。

看著視頻大屏技術功能不斷迭代,于淵想著新產品上線,還是會有機會用上跨境電商經驗?!耙郧澳昙o小,沒規劃?,F在學會了理性觀察事物,做判斷,要多往兩三年后看看?!?/p>

最近和陳韜碰頭,兩個年輕人似乎一下都成熟了。劉菲覺得時代變了,以前身邊的人只想搶到風口坐等起飛,而隨著大環境變化,現在人們開始學會回到平地,也慢下來用心看看周圍的世界。

偶然教會陌生老人團購,用行動代替焦慮

或許只有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斷,人們才會認識到對周圍世界的依賴:社會分工真如齒輪般環環相扣,一旦人與人的互動消失,就不再運轉。

前不久,網絡博主果麥為了求一瓶調料,硬著頭皮在長期潛水的業主群問了一句。沒想到幾分鐘不到就收到一堆熱情回應,還有鄰居主動加上好友給他幫助。

曾經也一心關注著互聯網風口的他,感受到了來自真實世界的關照。他突然去敲了隔壁的門,那邊住了一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妻?!盃敔斈棠?,如果你們不會團購,窗口里叫我一聲就行哈?!币郧皬奈创蜻^交道的老人,露出了上了年紀特有的笑容,帶點驚喜又帶了點慈祥。

果麥很感慨,人要活在具體里。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過去很多細微交流和“小生活”,都在日復一日宏大的動態里被省略了。

一些人選擇走進身邊的世界,用行動代替焦慮。

出不了小區的妮子,前不久主動到居委會報名,成了一名社區志愿者。她每天都要套上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冒著三十多度的高溫,為小區居民們召集檢測、配送物資、陪護就醫。原本光鮮的職場白領,感受到體力活的艱辛,卻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

用妮子的話說就是,“努力生活的人,來不及憂傷”。只有在給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們整理團購需求時,她才突然想起,做了一個半月的志愿者,連一包速溶咖啡都沒喝到過。

長沙超市老板賀新驊,就是靠走進周圍社區找到了生意。

43歲的老賀,原本在大學附近開了好幾家學生用品店,過著悠閑的小老板生活。但在疫情開始后,他卻果斷轉向了陌生的社區。他心里藏著一個生意人精明又實在的想法:方便大家的生活就能賺到剛需消費。

疫情兩年多來,老賀在居民區連續開了三家超市,都是一百平米不到的小店,果然賺了點錢,周圍鄰居都說離不開他的店。

秘訣是什么?老賀講不出大道理,他只知道,做生意就一定要想辦法滿足顧客的需求。

學生在家網課需要交作業,老賀第一時間就添置了打印機;有年紀大的鄰居行動不便,門店就每天送貨上門;湖南人端午節喜歡做粽子,他提前一個多月就把包粽繩擺上了貨架。

“做社區生意,首先要讓鄰居信任你,他們信任你你才有生意。一張打印紙、一捆繩其實賺不了多少錢,但是能讓顧客第一時間想到你,愿意進你店里來?!崩腺R說。


“問題是生活的常態,沒必要一直傷懷”

B站UP主林亦今年五一前發了條視頻,開玩笑說自己是“辭職兩年,后悔八次”:

沖著50萬美元獎金,他從大廠辭職專門搞比賽,結果門都沒摸到就慘遭淘汰;和大學好友聯手創業,剛請人給工作室開完荒,就遇到臨控進不去,白交兩萬;兩人匆忙轉換陣地,結果布置時一不小心撞壞廠商贊助的顯示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鼓勵灰心的朋友,林亦還是決定把經歷拍出來?!澳氵@個不叫失敗,叫生活的常態。既然是常態,就沒必要為了一件事一直傷懷。拍拍屁股站起來,接著往下走,再遇上事就再說?!?/p>

很多自謀生路的生意人,正在用這樣的積極心態,走一步,看一步——

在江蘇開私房菜的老徐,今年就開拓了一項新業務:給人上門做菜。

老徐是專業烹飪學院出身,20年來做遍了各類餐飲,前幾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私房菜品牌:沒有菜單,顧客到店后看著做。但最近兩年顧客不斷流失,差點發不出工錢。

但他不愿認輸,外賣、半成品、上門做菜,只要顧客有需求他都接。老徐還加入了當地的社區商超供應,給周圍三個社區供應蔬菜,積累了不少鄰里好評,慢慢打開了局面。

福建的理發師劉師傅,最近也發現很多鄰居來照顧生意。

35歲的劉師傅,做這一行已經15年。理發講究信任,大部分客人都不喜歡攀談,只有熟悉的老顧客才愿意聊一聊生活。疫情后店里客流很不穩定,為了打發時間,劉師傅開始幫著周邊社區做消毒、測核酸、送物資,重新認識了很多鄰居。

“有個常來店里的姑娘一直不愛說話,最近熟了才知道,小姑娘能說會道得很,原來不說話是怕我推銷東西?!?/p>

安徽人單老板也堅信:眼前的困難總會過去。他在家鄉開了一家家具廠,雇了二十來號工人,一個月最多能有上百萬流水。但疫情后經常遇到上下游工廠開不了工,最近一個月家具廠一筆進賬都沒有,只能靠平臺的貸款撐著。

但看到工廠所在村子出現疫情,他還是主動聯系社區,給每家每戶共捐助了400袋大米。

單老板想起自己十年前剛返鄉創業時,有一年春節給工人發完工資,夫妻倆手里只剩700塊錢,最后還是撐過來了。這一回,他相信依舊能渡過難關。

選擇相信附近、走進身邊的人們,正在用積極的姿態投入生活、共同前進。度小滿也向他們主動伸出了援手,助力一次次信賴的傳遞。

疫情以來,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滿已經多次向小微企業提供免息、低息貸款,助力小微商戶渡過難關。今年3月30日以來,針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小微商戶,度小滿更是拿出了首批1億額度的免息貸款,為劉師傅、老徐、單老板為代表的千萬小微商戶,盡力送上一份支持。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建立在你來我往之間。

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身邊開始尋找機會,用真心對待真心、用信任回報信任,在實實在在的互動里,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新華社)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