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許行關于社會分工的大爭論
如果大鞋和小鞋子都同一個價格,誰還去生產大鞋子?如果絲綢原料和麻線原料輕重價格一樣,誰還來生產絲綢。所以許行這種想法是“亂天下也”。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孟子說,那么社會的組織結構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就會出現“大人之事”和“小人之事”,換我們現在話說就是要出現專門的管理職業。圖為孟子畫像。
孟子生活的時代,有一位神農學派的許行,反對社會分工,率領幾十個弟子跑到滕國,穿破麻布衣服,自己打草鞋、織席子、種田,一副自給自足、拒絕社會分工的畫面。這時楚國有陳相、陳辛兩兄弟,本來都是儒家陳良的弟子,跟著他學了幾十年儒,結果老師死后就叛變了,拿著農具從宋國跑到滕國去,見到許行搞自耕自足,無比欣賞這套,于是放棄儒學拜許行跟著他學(《孟子·滕文公上》)。
許行拒絕社會分工,從打草鞋到種田都要盡量親力親為,這一學派,錢穆認為是南方楚國的墨家,是禽滑釐的弟子(《先秦諸子系年》);梁啟超認為許行是墨家和道家之間的學派,類似“現代俄國勞動政府”(《先秦政治思想史》);徐中舒認為許行代表了“南方農村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