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條投訴背后,網紅“隔離險”為何理賠難?
557條涉隔離險投訴中,534條是消費者被隔離后理賠被拒。其中,有385條都指向眾安保險,占比七成以上。位列二、三位的分別是復星聯合與眾惠相互,各有55起與43起。
許多隔離險產品的賠付條件都要求被隔離者身處中高風險地區,或因成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而被隔離,并出具材料加以證明。
經過3月下架潮后,如今活躍著的隔離險產品已是迭代后版本,理賠條件變得更加嚴苛,賠付額度越來越少?!皾M足賠付條件的隔離仍是小概率事件?!?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2年4月11日,工作人員為抵達的隔離人員消毒行李。
“隔離險”再一次火了,至少投訴平臺是這樣顯示的。
在消費者維權網站“黑貓投訴”上,與“隔離險”有關的投訴進入5月后激增。在2022年1月1日以來消費者提交的557條投訴中,414條發生在5月份。消費者維權的核心訴求是:按約賠付。
所謂“隔離險”,大都指附加了隔離責任的意外險產品。如果投保人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可獲得一定金額的津貼,減少經濟損失。
南方周末記者檢索發現,早在2020年2月,市面上就已出現新冠肺炎生命保障計劃,對隔離治療中的患者給予預付賠款或者慰問金,隔離險這一稱謂正式誕生在2021年8月以后。其最近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22年3月底——由于投訴率高和不堪理賠重負,“多款隔離險陸續下架”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
如今,迭代后重新上架的隔離險產品再次陷入“賠付難”漩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負責人朱俊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之前投訴比較多的原因是消費者沒有充分理解?!昂孟癜凑罩庇^的理解,只要我隔離了,不管什么形式的隔離,保險公司都應該賠付,現在受政策的影響更大了,對保險公司來說很難預估?!?/p>
“滿足賠付條件的隔離仍是小概率事件。對大多數人來說,購買短期的隔離險產品就是在買一個心理安慰?!鄙钲诘谋kU業從業者李濤向南方周末記者直言。
萬一能賠呢?
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中,得救的主人公由于恐懼饑餓而開始囤積食物,連床單下也藏滿了面包干。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隔離險。李濤說,一座城市剛從“封城”中走出時,咨詢隔離險的居民人數會顯著增長。
“這些人大都沒有經歷集中隔離,無非是居家辦公,但最大擔心就是,萬一呢?”面對咨詢者,李濤將隔離險“苛刻“的賠付條件坦誠相告:首先得集中隔離,然后得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一番介紹過后,大家的反應依然是,萬一能賠呢?最后,大多數咨詢者還是選擇了購買。
常居上海的保險經理人吳霞觀察到,1月到3月香港、深圳疫情比較嚴重之時,身邊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