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眉短箋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郭沫若為《養豬印譜》所寫序詩。
“疫者鬼神”
讀吳藕汀《藥窗詩話》,內有《溫天君》一則,在疫情泛濫的今天特別有感觸。他說在他老家嘉興過去凡有瘟疫出現,民間都會組織“驅邪會”,迎出溫天君,一則求雨,二則逐瘟。
出現瘟疫,沒有有效應對手段,而是忙著求鬼請神,蓋出于老百姓的無奈也。溫天君是道教的護法神將之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帥姓溫,名瓊,字子玉,后漢東甌郡人,今浙東溫州是也”。就因為他姓溫,就逐漸代替了“秋瘟趙公明”,變成管理瘟疫的“瘟神”,趙公明則安心做他的財神去了。這“瘟神”不是散播瘟疫,而是化作厲鬼專門去阻殺、克制瘟疫。溫天君長相兇厲,“朱砂發梁遍通紅,青臉獠牙形太毒”。吳自牧《夢粱錄》里說南宋時他供奉在廣靈廟,“奉東岳溫將軍,請于朝,賜廟額封爵”。
歐洲沒有“溫天君”,那里的先民們就為瘟疫找一個替罪羊。弗雷澤在《金枝》一書中寫道:“最熱鬧、最明媚的殖民都市之一馬賽,一遇到瘟疫流行,就有一個出身窮苦階層的人自愿來做替罪羊。人們用公費整整養他一年,拿精美的食物給他吃。一年期滿時就讓他穿上圣衣,用神枝裝飾起來,領著他走遍全城,同時高聲禱告讓人們的全部災害都落在他一人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