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電影業:片荒持續,影院危機
夏日將至,電影業的溫度仍然偏冷。上海和北京兩大電影市場,均未恢復。
疫情的反復,近三年,各地影院間或停業,發行、制片、內容、貼片廣告等多個環節也因此陷入低谷。
唏噓!中國第二大影院品牌半年關店近百間
據南方都市報,擁有全國最多影院數量、中國第二大影院品牌——大地影院,卻在今年頻頻新增被執行人信息。
被執行信息 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廣東大地影院建設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大地影院發展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01萬余元,執行法院為平陽縣人民法院。目前,大地影院被執行總金額超1.5億元,其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劉榮也被下發限制消費令。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五月以來,大地影院新增的第三條被執行人信息。從時間上來看,今年大地影院多次被執行,且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十余次。
作為中國第二大影院品牌,大地影院集團旗下有大地影院、橙天嘉禾影城、自由人影城、中瑞國際影城、悅影繪影城等品牌,主打二三四線城市。2016年還曾牽手阿里影業,并且率先提出“電影+”戰略,將演唱會搬進電影院,風光無限。如今卻成為高風險企業,不得不讓人唏噓。
根據第三方數據平臺拓普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根據票房收入規模來看,年內票房11.97億元的大地影院,僅次于萬達影院。且在影院數量上,相較于萬達影院的786家,大地影院共有影院1063家,比萬達還多277家。
然而,大地影院年票房收入同比下降70.67%,是影院TOP3中唯一一家同比下降70%以上的企業。且大地影院的影院數量也在下降。今年4月15日,大地影院集團旗下多家影院集中發出閉店公告,正式停運。
去年影院數量排名 來源:智研咨詢
根據智研數據統計,2021年底,大地影院的影院數量為1162家,屏幕數量為7178塊,在全國影院公司中排名第一。但再對比今年五月的數據,可以看到,大地影院在數量上將近減少100家,占公司影院總數8.5%左右。
再結合前三年的數據,2019年大地影院擁有1130家影院、2020年1173家,2021年1163家。即使在2020年,線下影院停滯175天,大地影院也沒有大規模關閉。由此可見,今年這半年來影院關閉數量屬實較多。
今年四月中旬,東莞市城區最后一家大地影院也公告正式關閉,不少東莞人表示惋惜,稱大地是青少年時最常去的物美價廉的影院。該影院對此親自回應:熬不過疫情了。
影院經營波動與自救
“眼下就是沉默,但其實這種狀況,也不全是疫情導致的,電影院無片可上,片荒?!彼拇ㄊ【d陽市中環影投的一家影院經營者王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現在已經將影院改成了精釀音樂餐吧,主要出售精釀啤酒、小龍蝦、烤串等等。
他感嘆,看電影的人少多了,每天賣票收入還不到一千元,但是來餐吧消費的客人顯然要多得多,每天收入能持續在五千元以上。
末端的院線如此,處于上游的導演、發行方也面臨不確定性,遲遲不能開機的項目、一推再推的上映日期……如果說2020年影視業受到的沖擊,還能有此前的“家底”可以消耗,那么2022年這場疫情下的影視業,已然到了最難熬的時刻。
表層的冷凍之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名電影行業人士來看,輕言放棄并不容易,一邊等待一邊尋找出口,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無論是影院轉型經營,還是導演轉行拍短劇,電影人以各種方式努力“工作自救”。
不久前,因為疫情未能返回北京上學的雨琪,心血來潮,想去看一部電影。但是,他所在小城里唯一的一家影院早已停止了經營。
張月便是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這家影院的老板,過去兩個月收入接近0。因為每月還要還房貸,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皬?月12日到5月17日都是暫停營業的狀態,17日下午接到通知,18號開始可以正常營業?!?/p>
高興之余,他發現來看電影的人屈指可數?!艾F在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以前電影院停一陣,解封后人們會報復性觀影,現在看電影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消遣?!?/p>
大城小城都不易。在被視為“票倉”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院線虧損額更大些。
“疫情前,一部好的片子后勁很足,有時可以保證三周的較好上座率。但這幾年,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痹缭?015年加盟了上海大光明影院的李軍說道,他運營著一家有著近500個座位的電影院?;貞浧?015年前后的黃金時期,影院每年的收入都在200-300萬元之間,且并不費力氣。
這兩年,他的影院一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時間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停業狀態下,去掉耗損不算,基礎的費用一個月也要在23萬左右。疫情(暴發)以來,四、五月份營收60到90萬不等,去掉傭金分成等費用,影院到手也就30萬,基本不賺,更別說停業的狀態?!?/p>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5月4日21時30分,2022五一檔(4月30日至5月4日)總票房為2.95億元。其中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8749.9萬元,其次是《壞蛋聯盟》7111.8萬元,第三是《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3287.4萬元。
相比于去年五一檔取得的16.7億元的總票房成績,2022年五一檔總票房不足去年同期兩成。影片撤檔、影院暫停營業,電影產業從生產制作到發行放映幾乎都處在了停滯的狀態。
即使營業中的影院,目前上座率也普遍不高?!耙?月10日為例,全國票房896萬,營業影院7572家,開出場次20.3萬場,賣出26.3萬張票,平均票價為33.9元。每家平均進賬1183元,平均賣出34張票,每場平均賣出44元,也就是1.3張票。換句話說,平均每家電影院一天來了三十位觀眾,每場只有一到兩位觀眾?!睗习冫悓m電影院總經理董文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影院的“自救”手段大同小異,以賣爆米花和電影套票為主。同時,也將影院的使用場景進行更多嘗試。
5月21日,在重慶市永川區的一家影院里,即便是周末也門可羅雀。大門被一條警戒線攔住,只有一位清潔阿姨在拿著抹布擦取票的機器,整個大廳空空蕩蕩,光線暗沉。只有一臺臺機器屏幕發出的白光,照亮了前方區域。
這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周末探訪的第三家電影院,每一家的情況都大同小異。一名值班經理透露,春節到現在上映的電影數大概三十多部,比往年同期少了近三分之一,片子質量也不高?!叭路萃I了15天,隨后就發現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上座率不足以往的一半?!?/p>
為了節約開支,這家影院的工作人員從原來的15人縮減到了8人,薪資也比以往降低了一千多塊,工作時間從三班倒變成現在的上一休一。眼下,電影院也通過貓眼、聯聯周邊游等平臺開展一些活動,同時銷售衍生產品如杯子、爆米花桶、盲盒等等。
只不過,相較于成本,這些自救方法見效并不快。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萬達電影、金逸影城等院線公司已經相繼開展電商業務,用戶通過當地影城微博微信購買商品,由影城員工或者合作的第三方平臺配送。
此外,一些影院也開展了諸如舞臺劇、演唱會直播、劇本殺、脫口秀等“副業”。今年1月,萬達電影在深交所互動易回復投資者時表示,影院內開展劇本殺業務將成為公司積極推進的創新業務之一。然而,對于大多數中小院線來說,還在成本、人力、精力和新業務的風口之間處于抉擇狀態,貿然創新可能會更加傷筋動骨。
張月從去年開始轉型,加盟了一家楊國福麻辣燙?!半娪霸菏杖氍F在變得極為不穩定,餐飲相對來說好很多。但餐飲前一陣子只能外賣不能堂食,也造成很多麻煩?!?/p>
李軍也嘗試了一些異業合作的方式,比如影院做劇本殺、做脫口秀,但都是收效甚微?!拔ㄒ荒軐嶋H效果的挽救,就是和房東談談年租金問題,能免去一個月是一個月,這都是真金白銀的開銷?!?/p>
供給與需求
影院作為行業需求的終端,它的劇烈波動也會向其上游傳導。
藝恩數據統計,2021年末,全國在映電影院數量為1.24萬家,同比增長2.7%。疫情影響下,年票房產出在300萬元以下的電影院數量占比為59%,單電影院日均收益為9512元,較2019年下降33%。2022年一季度,票房產出500萬元以上的電影院只有85家,同比減少187家,數量僅占0.7%;超過一半的電影院票房不足100萬元。
影片供給的缺失和影院經營低迷的影響,已經傳導到電影廣告業務。分眾傳媒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分眾影院業務受影片上映數量減少、票房人次下滑及影院因疫情關停因素影響,2022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6.85%。
分眾集團專業合伙人、分眾晶視副總裁邵暄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2021年至今,除春節檔外,影院業務均處于虧損狀態。針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和當前電影市場景氣度的現實狀況,公司也正在思考與影院的合作模式,由承租經營的固定成本模式,轉向聯動票房人次的浮動成本模式。
在他看來,電影廣告作為全國性、網絡態、內容化發布的媒體,其媒體傳播價值無法通過非核心城市的零散影院開業實現,且新片源長期無法正常供給,也削弱了電影廣告的產品價值和影響力。加之全國大范圍物流受阻等經濟因素影響,大部分廣告主的投放需求也在持續萎縮,近三個月銷售額幾乎為零。
電影行業的損失,則會向整個產業鏈傳導。對于各地影院來說,眼下的首要目標便是活下去。各大影院開始尋求更多適合自己的業務運營,以及人才管理方式,試圖度過這一難關。
事實上,除開疫情這一直接影響因素,電影市場近幾年的一大突出問題是優質片源稀缺?!翱措娪斑€要冒風險,如果不是一些高質量影片,一般不會去電影院?!痹谏虾Wx大學的小潘今年只看了《愛情神話》一部電影,3月下旬學校因為疫情封校之后,她再也沒有出去過。
在邵暄皓看來,電影行業是一個極度依托上游資源供給的行業,上映影片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觀眾的消費意愿和行為,且行業中下游相關主體的業務與觀影市場的熱度息息相關。對于處在中下游的院線而言,新片、大片的重要性,如同現金流對企業的重要性一樣,院線無片可上,才更致命。
此前,有八部原定于五一假期期間上映的電影宣布撤檔。在情人節“520檔”,即將上映的國產新片《斷·橋》、《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集體宣布撤檔。
“上游投放減少的根本原因是制作減少,除此之外,外片引進減少、國產片批量撤檔,都導致了這一困境的出現?!倍男澜忉尫Q。擺在電影產業面前的矛盾是,觀眾信心不足,好電影少,很難吸引他們去影院,從而導致上座率低、票房低迷;另一方面,片方看到票房低迷,就不愿意投錢拍大片,就更沒有足夠的優質片源。影院也只能被動地等待項目重新回歸市場。
而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如今影院生存的困境,也與過去市場過度狂熱有關。一旦冷靜下來,才發現供給跟不上需求。國家電影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72.58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占總票房的84.49%;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1.67億。全年新增銀幕6667塊,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
但是,2021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565部,影片總產量為740部,遠低于2019年1037部的水平。同時,進口影片的數量急劇下降。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8部是國產影片。
華語國際編劇節創始人、上海卓悅漢之城市元宇宙首席故事官徐衛兵之前做過多部國際電影的發行工作,他發現,電影很難再現2016年左右時的巨大號召力,無論是資本還是內容制作方都在觀望?!般y幕數增長帶來了一些虛假繁榮,從2016年開始資本進來后就是泥沙俱下,發現底層的內容跟不上。事實上,以科幻電影特效拍攝為例,往往需要通過綠幕,這對演員的演技也是很大的考驗。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程度如今還遠遠不夠,缺乏一個有結構的團隊,一種成熟的模式?!?/p>
他認為,成熟的科幻電影制作要有專業的行業分工圖,除了編劇、導演、演員、宣發之外,還包括衍生品開發、品牌打造等產業鏈上的各個端口。
“國產片也有很多爆款,但是在后續的IP開發上出現了斷檔,就非??上??!毙煨l兵以《流浪地球》為例,這部2019年上映的電影創下了46.86億元的票房記錄,目前《流浪地球2》定檔在2023年,但是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并不鮮明,很難持續將IP的衍生價值開發出來。
更多的業內人,將希望寄托在內容供給層面。等待疫情的影響過去,能夠慢慢恢復信心。
邵暄皓表示,相比2020年疫情后新片源上映相對滯后,存在一定空窗期的被動局面。希望在2022年疫情恢復期,能夠加強對新片源上映質量和數量的政策性幫扶和引導,力爭縮短復蘇周期,支持影院經營和電影廣告市場盡快恢復正?;?。
只是,眼下,上游的內容制作和發行方,都要先挺過這段困難期。
整個行業正在重塑
青年導演范向南在電影拍攝片場(受訪者供圖)
“項目要推遲2個月以后開機,等有消息了我再通知你,抱歉!”3月底,范向南給執行導演、攝影、導演助理發過微信之后,發出了深深的感嘆。這位30歲出頭的青年導演,2018年以來,電影項目延期似乎成了家常便飯。
2016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范向南便執導了人生第一部長篇電影。彼時,趕上了中國電影的巔峰時刻,眾多熱錢涌入,加上他科班出身又具備專業才華,一些項目找上門來,并以閃電般的速度紛紛投入制作?!霸谑裁炊紱]有的情況下,一個月寫劇本、籌備、找演員、選景,一個月后就開機了?!狈断蚰先绱嗣枋瞿菚r的情景,這也是大多數電影人都懷念的一年。
2018年,不少電影公司沒有項目,投資人也選擇撤資。范向南手頭上兩部投資不小的網絡電影,劇組因不知道如何報稅,選擇觀望,最終叫停了項目。這一停,就再也沒有啟動。
原本以為人生會有新的起色,卻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挫折。這一年,范向南一部電影都沒有拍,僅有的收入是短片獲獎得到的三萬元獎金。
疫情以來,行業增添了挑戰。根據最新披露的2022年Q1季度報顯示,華誼兄弟、上海電影、金逸影視、ST北文累計虧損1.96億元,歡瑞世紀連續三年陷入虧損。錯過了春節檔的華誼兄弟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32億元,同比下降66.69%,凈虧損1.32億元。財報中,華誼兄弟將原因歸結為疫情反復,影視行業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雙重不利等。
元宇宙、新消費、降本增效等字眼,成為影視公司趨勢分析的關健詞。徐衛兵透露,“項目像啞鈴一樣兩極分化,過億的大制作和500萬以下的制作相對更被看重,中間段四五千萬的項目最難融資。特別影視制作高度依賴線下,大多數工種包括演員都是按天計費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帶來相應的成本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更加謹慎了?!?/p>
藝恩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趨勢。2021年,假日檔期票房占比從此前的21%升至36.1%。除了《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三部票房45億元以上的影片,第三名開外的影片票房均在15億元以下,斷層明顯。在確定投入一部電影之前,資方也會測算制片及宣發成本,眼下的市場早已過了“拍片即能賺錢”的熱潮。
作為導演,范向南的感受更為深刻和直接?!白鲭娪爸芷陂L、風險大,忙活了大半年可能連首款都拿不到。而廣告周期短、來錢快,也是一種很好的維生手段?!蹦壳?,他選擇了兩條腿走路,一是靠拍廣告賺錢維生,二是制作他自己編劇的院線電影,慢慢地向夢想靠近。
在這種生存方式下,兩年后的2021年,范向南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年末,他推進了五年的院線電影也有了眉目,有電影公司愿意合作,并找來知名演員參演,決定在2022年啟動開拍。
突然到來的疫情,又打亂了節奏和計劃?!斑B制片人都被封控在小區,更別說籌備開機。院線電影的融資格外困難,網絡電影的項目也在減少。往常橫店有一百多個劇組開機,如今只有十幾個。拍攝場地被封控、拍攝人員被隔離、帶星人員無法進入場地、資方撤資等等意外情況,都會讓項目突然擱置?!狈断蚰贤嘎?,原本3月份開機的一部網絡電影,也因此推遲,至今沒有開機的消息。
而“片荒”現象在短時間內仍難緩解。大象點映CEO吳飛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疫情重塑了整個電影行業。從大的電影環境來說,可以明顯感覺到,行業面臨的生存形勢越來越嚴峻。2020年,復業是搶救式的,市場有反彈,觀眾有報復性觀影的心理;這一輪,電影市場是一點點萎縮的。此外,制作層面,很多原本計劃制作的電影項目因為資金撤出被迫擱淺,導致劇組無法開工;許多制作中的電影項目制作周期被迫延長,制作成本增加,這些都會直接導致可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供應量的減少。
發行層面,疫情的反復,一方面會打亂電影的宣發節奏,每一次撤檔和改檔,都意味著宣發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疫情的反復也讓影院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可控,每一次關停都在蠶食影院經理的信心。
觀眾層面,疫情也重塑了觀眾的觀影行為。一個最直接的表現是,除了熱門檔期,其他時候觀眾的觀影熱情在逐漸萎縮,走進影院不再是單純的觀影行為,它必須附著在某個特定節假日的社交行為之上,這直接導致那些有票房野心的商業大片扎堆在某幾個熱門檔期,而另外一些冷門檔期則幾乎少有新片上映,進一步削弱觀眾走進影院的動力。抖音、B站、小紅書,短視頻也在迅速占領觀眾的注意力,蠶食電影的觀眾份額。
沉默之外的“自救”
行業的未來何去何從?前述的無論是院線經營者、制片人、發行方等采訪對象的答案都是,“因為喜歡,所以堅持?!?/p>
范向南希望自己能適應當下瞬息萬變的環境,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讓他變得不再挑剔,“有什么項目就拍什么,先活下去?!币驗槭袌龊陀脩魧τ诙桃曨l的需求,短劇在今年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會。
最近,范向南接拍了兩部短劇,一是為了嘗試新事物,二是找到一種創作和維生的新方式。不過短劇的預算比網絡電影低很多。同時,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劇組的崗位處于停滯,人多項目少,行業又陷入內卷,片酬也一降再降。
“已經沒有太大的挫折感了,要適應這種寒冬的環境。到了2019年,我也開始接了一些廣告拍攝工作?!彼f,既然不想轉行,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就需要做出妥協。
這也是變化的環境下,每個人需要做出的選擇。電影公司一方面寄希望于引進更多優質的海外電影,另一方面積極升級消費場景自救,但并不能在短期內看到收獲。失去流量,便觸達不到用戶。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如此。
盡管大環境不容樂觀,但對大象電影整個團隊來說,其經營思路是努力找到新的機會?!耙咔橐仓厮芰撕萌R塢和流媒體的關系。兩年前還在為院線發行窗口期爭得面紅耳赤的幾大制片廠,如今紛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熱烈擁抱流媒體?!眳秋w躍認為,斯皮爾伯格、馬丁·斯科塞斯、吉爾莫·德爾·托羅等名震江湖的大導演、電影藝術(Cinema)的忠實信徒也相繼步大衛·芬奇后塵,為流媒體拍片,某種意義上也代表傳統電影工業終于接納流媒體。
在市場低谷期,尋求轉型成為共識。目前,電影行業內的上下游公司,都在面對長期虧損、現金流斷裂的問題。多名行業人士呼吁,有關部門可以對疫情影響之下,仍然堅持在創作的電影制作團隊,以及仍在主動想辦法進行宣發的宣發公司,虧損卻仍在堅持開業的電影院,給予一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李軍的影院位于上海市浦東區,目前市況下,如果能減免部分租金,無異于雪中送炭?!傲硗?,建議返還或者免繳專資。以前,我們的票房收入要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以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余91.7%的票房收入,電影院和院線分得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結算代理費,剩余的40%—42%歸屬電影制片方和發行方?,F在因為每個月虧損,員工每個月都只發上海市最低工資?!?/p>
近日,在江蘇省、江西省已經相繼出臺了電影業紓困的政策。江蘇從省級電影專資安排1000萬元,支持各地區對因疫情管控暫停營業的電影院,在具備條件時恢復營業的,給予一次性復工復業補貼;對承租國有服務的電影行業小微企業減免3至6個月租金;減半征收2022年文化事業建設費。這些舉措將為行業帶來暖意和信心。
諸多如范向南一樣,為夢想投身于電影行業的年輕人,仍走在朝圣的路上。在不確定、不安穩中,不懈地尋找新的錨點。他們相信,走進影院去看一部電影,感受劇中的悲歡離合,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文中張月、李軍、王楓均為化名,實習生王雨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網絡編輯: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