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欲開“亞太分店”?韓國“入約”玄機與風險丨智庫視點
韓國此次加入,標志著首個非歐美、非中立國家的正式參與。
北約東擴方式可以概括為“北約+”模式,即印太國家與北約部分國家組成防務合作體系,以此開出北約的“分店”。
責任編輯:姚憶江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北約總部。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家情報院2022年5月5日表示,該院將代表韓國作為正式會員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the NATO Cooperative Cyber Defense Center of Excellence,CCDCOE)。該組織除北約27個成員國外,還有瑞典、瑞士、芬蘭、奧地利等4個國際普遍公認的中立國。韓國此次加入,標志著首個非歐美、非中立國家的正式參與。
“網絡戰場”拓展新邊界
既然冠以“北約”名號,首先有必要回答的是,韓國加入卓越中心,是否意味著加入了北約?對此,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網絡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美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汪曉風等專家均給出否定答案。
2022年5月5日,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報道稱,韓國加入的并不是北約。
打開CCDCOE官方網站可以看到,其將自己的身份表述為“北約認可的網絡防御中心”(the NATO-accredited cyber defence hub)。專家表示,該組織并不是北約的隸屬單位,而是合作伙伴。
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成立于2008年5月,2008年10月得到了北約的全面認可。此前一年,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網絡進行總統選舉的國家——愛沙尼亞遭遇了網絡攻擊,造成政府信息網絡、金融服務網絡等陷入癱瘓。成員國遭到網絡襲擊使北約更加重視網絡安全議題,次年聯合愛沙尼亞國防部成立了網絡防御中心。
該中心官網顯示,英、美、加等27個北約國家被納入發起國(sponsoring nation)之列,5個非北約國家則被稱為貢獻參與者(contributing participant)。
鑒于北約乃是一軍事組織,因而該中心也屬于軍事機構,其旨在通過培訓、研發、演習等方式,加強北約及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