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因里就帶著“向善共贏”的龍湖,ESG實踐有哪些亮點?

“共生”一直是全球發展的關鍵詞。1983年,聯合國就提出了sustainability(可持續性)的概念,倡導人類在發展經濟、技術時也要保持環境的平衡,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2012年,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倡導尋找人類的共同價值,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生。

2020年,疫情爆發,世界的短暫停滯讓人們意識到,以短期經濟利益為唯一目標的商業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與利益相關者共生的企業更容易收獲信任與凝聚力。標準普爾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也表示,“利益相關者”經營導向有助于企業渡過難關,也是危機之中企業的明智選擇。商業社會對“共生”的意識又上了一個新高度,ESG也隨之成為評判企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

ESG倡導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自然環境、合作方、員工、社區等多方的訴求,追求經濟、社會、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共存,持續發展。無獨有偶,龍湖集團從“善待你一生”的理念出發,從客戶、責任產業鏈、綠色低碳、員工和公益五個角度進行ESG實踐。

這并非一朝一夕的想法,而是從企業成立之初就早已融入的基因。在龍湖集團看來,ESG對于整個企業的重要性,就像樹根對一棵樹的重要性。只有把ESG融入企業的“基因”里,通過各個維度的實踐形成一個向善的根基,它才能支撐地面上的各個航道,各個業務,保證其健康均衡發展、枝繁葉茂。

圖源|龍湖集團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ESG的核心,共生與共贏

疫情反復、經濟動蕩的大環境之下,ESG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其共生、共贏理念。

“向善共贏”是龍湖集團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主題,也在報告中多次提及。ESG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商業與人類、環境、社會各方面的互惠共贏。所以,龍湖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在探索ESG實踐的過程中,考慮了如何與員工、客戶、整個行業等利益相關方共贏。

責任供應鏈是ESG實踐中的重要議題。整個行業的升級需要產業鏈中每一環節提升認知,付諸實踐。大企業因為享有更高的話語權,也有責任推動上下游供應鏈的ESG實踐。比如在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時,房地產商可以選擇更加環保的材料、技術供應商,或要求自己的供應商積極轉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龍湖集團共有材料設備類簽約集采供應商277家,其中獲得ISO9001和ISO14001認證的供應商占其集采供應商90%以上。構建覆蓋供應商入庫、選用、評價、分級、退出等環節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持續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是龍湖集團所致力的。

此外,龍湖集團關注供應鏈的綠色化。2021年3月,龍湖集團制定了《綠色采購政策》,在采購時考慮材料回收、本地采購、低排放等環境友好型指標。對于供應商,龍湖集團增強了對其原材料環保指標、危險源識別、新能源使用的要求,也限制了生產過程中的甲醛、VOC排放。對于傳統鋁合金鈍化工藝中大量存在但是容易致癌的鉻離子,龍湖集團也對相關技術進行了無鉻化要求。

除了環保,龍湖集團也會從產品質量、服務能力、生產工人的勞動保護、是否雇傭童工等角度監督供應商的ESG表現,突擊檢查,發現問題會罰款、要求進行整改,并且要求其制定預防方案;支持ESG表現優秀的供應商,幫助愿意改善的供應商,淘汰工藝、產能等相對落后的供應商。這種方式可以拉動整個產業的升級,甚至降低環保工藝等技術在市場上的溢價。

與員工共贏,主要體現在龍湖集團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和員工權益等方面上。

房地產行業的安全隱患包括施工安全、建筑維修安全、建筑運營時可能出現的消防安全等。從管治層面上,龍湖集團制定了安全管理標準,在地區公司設置了安全專職,對工程全周期安全情況進行監管,排查。對于施工工人的安全保障,龍湖集團研發了智能安全帽,未來準備在安全帽中融入健康監測功能。

圖源|龍湖集團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在員工權益上,龍湖集團除了設立薪酬福利、商業保險,也安排了心理咨詢師,圍繞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職業生涯等為員工進行生活和工作上的心理咨詢。此外,龍湖還為員工或其親屬設立專屬保障計劃的“大同源”計劃,攜手員工共渡難關。

共生共贏的理念與實踐也在外部機構對其評級上得到了印證。2021年,MSCI對龍湖集團的ESG評級為BBB,Sustainalytics對龍湖的風險評分僅15.8分,為房地產行業中分數最優的企業。公司GRESB評分為綠色三星級,位于東亞地區上市住宅地產開發商第二名。

德勤在《中國資產評估》中提出,ESG評價體系已逐步發展成為衡量企業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型標準。但它剛剛發展起來,海內外企業還在摸索、學習。能夠獲得各個評級機構的認可,龍湖集團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的意識很早以前就有了一定的積累,也下了很多“內功”。

雙碳理念,讓建筑與環境共生

剖析其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龍湖其實是一家基因里就擁有ESG理念的公司。比如,他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一直以來的堅持。

傳統建筑方式對環境的污染較大,但又是人類生存、工作無法離開的行業。發展到2000億銷售規模的時候,龍湖每年竣工的土地面積已經超過了1500萬平方米。經手這么大面積的土地,龍湖也早早開始考慮如何與環境和諧共生,把項目對生態的破壞降到最低。

早在1995年,龍湖接到了一個位于重慶郊區的項目,項目旁邊是波光粼粼、環境良好的九龍湖。湖邊是刺桐和竹林,里面棲息著一群白鷺。這片湖水和林地是它們歷來的家園。想要不破壞當地的生態,龍湖就需要投入資金和人力,做專項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但為了保護九龍湖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龍湖還是在施工前對周邊五公里的地表徑流、地下水做了調研,預計新入庫水源能使九龍湖每年換水3-4次。又投入技術和經費,進行雨污分流,根據生物多樣性補種植被,設計地下涵洞,更有效率地蓄水、排洪。正是這樣不計成本的努力,25年后,九龍湖的水依然清澈。項目竣工后,白鷺也重新飛了回來。

在重慶九龍湖畔棲息的白鷺

在項目建設初期就關注周邊生態,把生態保護納入設計的考量范圍之中,這種理念正是ESG中E(環境)的實踐方法之一。正是基于這一社會使命感,2020年,龍湖集團正式成立了ESG小組,2021年又成立了雙碳團隊,以期將多年來幕后的思考通過ESG這一實踐進行相應的體系化建設。雙碳團隊下含專門負責雙碳的技術運營、賦能平臺工作組、業務工作組三個方向,保證“雙碳”從頂層戰略到專業設計、多業務協同上都能落實,一深一廣,盡可能全面覆蓋。

龍湖集團雙碳團隊的組織架構圖源|龍湖集團2021年可持續報告

企業通過定期識別及評估重大ESG風險來保障業務穩健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在2021年可持續報告中,龍湖集團參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框架,結合當前大環境,分析出了自身在政策法規、技術、市場、聲譽、極端天氣等方面可能面臨的氣候變化相關風險,并給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時下政策層面,低能耗、生態友好的綠色建筑成為了國家倡導的建筑行業發展方向,而建筑行業又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面對“綠色轉型”的要求,龍湖集團通過產學研聯合的模式,支持新材料、新技術、低碳施工方案的研發和探索。龍湖集團聯合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成立了“近零能耗四方聯合研究中心”,研究、推廣“被動房”。

被動房倡導不用主動的采暖和空調系統就能維持舒適的室內溫度,環保、節省資源,也能降低住戶在水電費上的支出。世界上第一座被動房于1991年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建成,此外還有德國海德堡列車新城。

對標列車新城,龍湖在河北高碑店設計了列車新城項目,運用了一體化保溫隔熱墻體、高性能多功能門窗等新產品,有關報道稱之為“超大型近零能耗示范區”。

除了被動房,綠色建筑還要響應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倡導。大自然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和韌性。在現代化、商業化的城市里保證這種生態韌性,需要建筑方把生態納入選址、設計、施工、住戶管理等每一步里。

龍湖作出承諾,自2021年起,所有新建項目全部滿足國家綠色建筑星級標準,努力獲得更多、更高認證。目前,龍湖上海閔行藍海引擎得到了綠色建筑二星評價,室內新風標準為美國的ASHRAE標準;杭州豐收湖項目為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成都蜀新項目為綠色建筑三星評價。

成都蜀新項目-綠色建筑三星

公益向善,龍湖一直在路上

說到ESG,公益一直是撇不開的話題。一個有社會擔當的企業,會在自身發展之余思考如何回饋社會。

龍湖集團有一套自己的公益體系:以“善待你一生”為出發點,圍繞全生命周期,在助學興教、關愛兒童、助老扶貧等維度展開公益行動。當緊急情況到來的時候,龍湖也是第一時間響應,2021年馳援河南、陜西暴雨救災,2022疫情反撲時為各地提供急需物資,長線、不間斷地默默守護在前線。

截止到目前,龍湖公益基金會已經陸續開展了“湖光計劃”、“萬年青計劃”、“欣芽計劃”、“展翅計劃”、“溪流計劃”等20多個公益項目。僅2021年一年,龍湖及其創始人一共捐贈了4.16億元,投入志愿服務時長超9000小時。

公益并不只是簡單的捐贈,龍湖早就意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中,有兩個亮眼項目體現了這一理念。針對偏遠地區的困難家庭,龍湖推出了“欣芽計劃”,一方面為經濟困難地區的兒童提供義診與體檢,提供大病救助等;另一方面與優質醫院合作,為基層兒科醫生提供培訓、講座,提升縣城和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讓大病兒童“早發現、早治療,不出省就能看好病”。

另外一個“湖光計劃”則集中在教育主題。一些鄉村學校功能教室不足、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鄉村培訓機會較少,教學理念和方法有待提升。

該計劃聚焦基礎教育階段,根據學校及學生實際需求,通過學校管理團隊賦能培訓、教師發展與激勵、中華英才培養三大板塊進行素質教育幫扶,聚焦普適能力培養與培優英才相結合,深入、可持續的幫助更多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湖光計劃的幫扶對象包括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團隊,幫助方式除了體系化培訓,還有借助外部力量、賦能學生的求學之路,培養老師的教育能力和學校的專業管理能力。

這兩項計劃除了聚焦短期的經濟幫助,還幫助培養了背后的教育、醫療體系,這種方式有利于鄉村地區醫療和教育的長期發展,也符合ESG“長期主義”“可持續”的理念。

養老問題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難題之一。今年2月,國務院在“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強調了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龍湖早就關注到了老年群體,并依托行業特點及空間營造優勢,踐行”萬年青計劃“。

“萬年青計劃”旨在幫助一些老年人較多的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比如在公共空間設置無障礙設施、健身娛樂設施,改造老年人活動中心,為孤寡、高齡、殘障老人的居家環境進行友好改造。

截止到2021年底,萬年青計劃在重慶、沈陽、上海、煙臺等七座城市都有開展,投入了1.7億元,幫助到了2.5萬多為家庭困難老人。這樣的措施能讓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更適合自己的身心狀況,居家養老能夠更安全、更便捷。

結語

一場黑天鵝事件,背后一般都隱藏著整個企業的價值觀問題。當一個行業頻頻出現“暴雷”現象時,整個行業的名譽會連帶受損。ESG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提醒商業社會:對他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作為衡量一家企業的長期價值標準的非財務指標,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抑或個人,ESG所推崇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必經之路。

如果說ESG報告說明龍湖集團意識到了這一點,選擇與社會、與環境、與行業共贏,那么2021年的ESG評分或許就是行業對其選擇向善的一種回報。這種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閃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