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減塑難在哪?3500萬份外賣訂單里的發現
外賣包裝因地域呈現出顯著差異。因為喜愛吃火鍋、冒菜、烤魚、燒烤等,成都、重慶的鋁箔包裝比例比其他城市高了不少。
在高校的試點發現,餐盒每循環7次,便可抵消一次性餐盒的碳排放等五類指標的環境影響。但在居民小區等開放式環境,循環餐盒模式“基本上不現實”。供需雙方的地理位置過于分散,訂單密度有限,清洗場所遙遠等因素將導致餐盒使用成本高昂,不太具備商業可行性。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2022年5月,鄭州,疫情防控一線的外賣小哥。
每次點外賣,王婉秋都會注意是否勾選了“不需要餐具”選項。但即便她勾選了這個選項,每年點外賣的頻率也僅有個位數,仍會收到一次性餐具。她多次向外賣平臺反映,情況依舊沒有變化。
王婉秋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2017年起,她和導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開始與外賣平臺合作,從3500萬份外賣訂單中,分析中國外賣包裝的基礎組成和環境影響。
3500萬份,僅僅是8個城市的訂單。持續觀察中國外賣市場的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外賣總體訂單量達171億單,用戶接近5億人,外賣市場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
作為普通用戶,王婉秋關于一次性餐具的困惑,折射出外賣減塑困境的一角。近年,隨著外賣行業對減塑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呼吁全產業鏈各主體系統行動的聲音漸漸成為主流,但實際行動中,由于缺乏牽頭單位,沒有成本分擔機制和激勵機制,僅靠外賣平臺和行業協會恐難以擔起重任。
“雖然社會對外賣垃圾的關注度很高,但是政策層面的關注度還比較低?!鄙钲诖髮W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教授段華波稱,外賣減塑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和其他生活垃圾相比,外賣包裝總量并不大,導致外賣包裝減塑的政策動力并不是很強烈。更多的嘗試正在進行,2022年5月,段華波等針對循環餐盒的研究發現,餐盒循環7次就可以抵消一次性餐盒的環境影響。不過,這種循環模式更適合封閉的區域,比如高校等。
除了源頭減量和材質替換,外賣減塑的另一條路徑是餐盒回收。已有零星企業在高校嘗試,餐盒循環7次就可以抵消一次性餐盒的環境影響。
川渝外賣包裝愛用鋁箔
中國的外賣包裝物到底用了什么材料?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人知曉答案。
3500萬份樣本給上百億的訂單描摹出了縮影。自2017年起,王婉秋和導師溫宗國試圖弄清外賣包裝的基礎數據,這是建造外賣減塑政策大廈的地基。他們與外賣平臺合作,通過聚類抽樣的方式,將中國城市分為5類,并從中抽取了8個城市的3500萬份外賣訂單。
這些城市是:人均外賣食品產業規模較高的城市(重慶);人口和經濟規模極其龐大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