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談信訪工作:“推動下訪,把矛盾化解在當地”

2022年,最高檢決定開展信訪積案清理“回頭看”活動,重點攻堅終結后再次信訪申訴的案件,要求省級以上檢察機關領導包案辦理,并在2月份向各省交辦了350件信訪積案。

目前司法機關化解矛盾基本還是“單打獨斗”,沒有和相關職能部門形成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

最高檢對2019年以來省級檢察院辦結的百件刑事申訴結果通知書進行了分析,發現申訴結果通知書中仍然存在辦案中未釋法說理、釋法說理不充分不全面、釋法說理沒有針對性甚至釋法說理不當的問題。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0年5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有關人員介紹檢察機關“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工作情況。 (人民視覺/圖)

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眾信訪89.5萬多件,其中重復信訪27.2萬多件。信訪總量和重復信訪量都是近8年來最低。

為了推動解決信訪工作,最高檢在2019年3月提出“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對群眾信訪,要在7日內程序回復,告知“已收到、誰在辦”,3個月內對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

承擔這項工作的是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又稱控告申訴檢察廳,主要負責受理向最高檢的控告和申訴,并承辦最高檢管轄的國家賠償案件和國家司法救助案件。

近日,該廳獲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就最高檢如何處理信訪工作,南方周末記者專訪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

每日人均處理50件

南方周末: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張軍檢察長提出檢察機關建立“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當時為什么提出這一制度?

徐向春:辦理群眾信訪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所在。在推行“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之前,因為個別檢察機關檢察人員工作缺乏積極性,或重實體、輕程序,制度落實不到位,讓一些群眾信訪長期得不到回復,或者回復不及時、不規范,出現群眾來信少回復、少結果、少跟進,辦信少滿意等問題。

將心比心,換作是我們,如果遲遲得不到回復,最開始可能還能沉得住氣,但問題得不到解決,只能千方百計找有關部門、有關領導解決,甚至上訪。為此,最高檢提出了“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

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全國四級檢察院接收的群眾信訪295萬余件,都在7日內告知“收到了、誰在辦”,3個月內對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率超過90%。

南方周末:最高檢2021年接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