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誕生140年了,我們仍然沒有走出他對體育的認識
馬約翰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讓近代中國社會接受體育乃“教育之王”,竭力想在文化革新、科學救國和教育救國中植入一條“體育新民”的活潑新路。
“普通人多以為體育只是踢球賽跑,平常說教育救國,而體育不在內,這都不對。體育實在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br />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22年5月14日這天,382位同學在清華大學游泳館里通過了游泳測試,其中217位是應屆畢業生。
對于清華學生來說,“無體育,不清華”不僅是一句聞名遐邇的響亮口號,更是實打實的一個剛性規定,無論你是何方學霸,如果體育不達標,就沒辦法拿到清華大學畢業證。
從清華學堂創辦之初就有此定規,就連烽火綿延的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生也照常執行。
“游泳一關最難過?!绷簩嵡镌凇肚迦A八年》里寫自己為了畢業只得“舍命一試”,“腳踏池邊猛向池心一撲”,但第一次考試未能通過,只得一個月后補考,“這一個月我可天天練習了”,“連爬帶泳”最后總算勉強過關。吳宓則因為跳遠不及格,被扣留在校半年,通過后才放他出洋留學。大師中也有不少體育名將,梁思成善于爬繩,還曾獲得全校跳高冠軍;錢偉長入校時身高不足1米5,通過鍛煉成為“清華體育五虎將”之一。
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是清華校慶日,體育活動則是每年校慶的重要內容。2022年建校111周年更是熱鬧非凡,“母校建校111年,西操接力111圈”活動引人矚目。因為疫情管控,能夠進入清華西大操場的學生和校友代表不多,但大量清華校友在線上“云接力”,在世界各地奔跑接力,為母校慶生。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幾個大字醒目地立在操場邊,這是1957年時任清華校長蔣南翔提出的倡議,如今已經豐富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一個世紀以來,歷代清華學子都從運動中受益,而這一切都要感謝一位體育老師——1914年,他應聘到清華學堂任教,擔任體育助教和英文書記,成為清華體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雕像就立在他生前的辦公室窗外,底座上刻著“馬約翰教授 體育教育家”。在這個崗位上,他為清華服務了超過50年。1939年,馬約翰為清華服務第25年,梅貽琦校長代表清華大學將一只包用50年的金表贈送給他;1964年,他的學生、時任校長蔣南翔為他頒獎,致敬他“在一個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堅持工作了半個世紀”。
很多人聽說過馬約翰的名字,但大多只停留在他的校園體育實踐,以及五十年健康工作的傳奇。他對體育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深入研究,以及在系統論述和終身實踐中生成的豐富體育思想,在實用錦標主義和體育商業化的夾擊之下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馬約翰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讓近代中國社會接受體育乃“教育之王”,竭力想在文化革新、科學救國和教育救國中植入一條“體育新民”的活潑新路。
“普通人多以為體育只是踢球賽跑,平常說教育救國,而體育不在內,這都不對。體育實在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痹趪颐褡寮磳⒚鎸﹂L期艱難困苦的1934年冬天,他勉勵清華學生積極投身體育鍛煉、著力培養團隊道德,“有奮斗到底的精神,為社會服務,提高國家地位”,畢業后無論從事何種職業,“能奮斗,有犧牲精神!”
“體育是一門科學?!?950年7月,馬約翰在《新體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我們對體育應有的認識》一文,文章簡略介紹了體育與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的關系,指出體育不應該被看成“純技術的訓練”,“科學才是體育的真正基礎……一是以科學方法鍛煉體格,二是(以身體訓練)輔助教育,培養人的優秀品質?!?/p>
“中國需要體育方面的每一件事”
“體育是產生優秀公民的最有效、最適當和最有趣的方法?!?926年,馬約翰在美國春田學院完成了自己的碩士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現代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肌肉同時是智力訓練的源泉和媒介?!瘪R約翰通過現代神經科學關于神經元的最新理論,大膽提出體育帶給青年人的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可以從運動場“遷移”到一生所有境遇之中,發展為優秀公民的道德品質。而一個社會如果其體育系統有“良好管理”——規避過度商業化和“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錦標主義——整個社會都將從“公正、忠實、自由”的運動家道德中獲益。
春田學院(Springfield College)位于馬薩諸塞州,創立于1885年,是籃球運動的發源地,迄今仍為世界上最好的體育大學。
馬約翰曾兩度來這里進修,1919年,他第一次利用假期來此學習,寫下了《體育歷程十四年》,以親歷者的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