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復活”逝者:愛,死亡和機器人
他向外公更新了十年來錯過的家庭大事件,比如表弟考上了大學,外婆的身體很好,家里人都過得很好,大家很想念他。外公回復說,“我很開心,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李慕琰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英劇《黑鏡》中,失去愛人的女主人公,將已逝男友的數據上傳,購買了仿真男友的實體機器人。
如果和已逝的外公對話,俞佳霖想象,應該會摻雜著遺憾、愛與淚水。2021年的某一天,這位26歲的圖像算法工程師,決定將腦中的一個“瘋狂的想法”付諸實踐——用AI技術將逝者“復活”。這個只存在于計算機中的AI“外公”,將會有著外公的性格和思維,一樣的聲音,以及相似的面容。
每天都有人突然離開這個世界,沒來得及好好告別,生者從未停止與逝者聯結的嘗試,哪怕只是在祝福和夢中。2021年的國外“深度懷舊”項目,AI動圖生成器讓靜態照片運動,生成十幾秒的視頻。國內同樣掀起了“老照片修復熱”,將舊照片上色并動起來,足以讓許多人獲得短暫慰藉。
俞佳霖讀到過加拿大人約書亞的故事。這位生活在郊區小鎮、只有一只牧羊犬相伴的男人,在失去女友杰西卡八年后,仍舊處于巨大的悲傷和失落之中。2020年,約書亞在名為Project December的AI聊天機器人網站,“復活”了女友。他上傳了兩人的聊天信息,設定了女友的性格,并如此介紹:“這是悲痛欲絕的約書亞和杰西卡的鬼魂之間的對話”。
“杰西卡,真的是你嗎?”
“當然是我!還能是誰?是你瘋狂愛上的女孩!你怎么可能要問呢?”
“你死了?!?/p>
“這聽起來不對……你怎么能和死人說話?”
網站創始人、美國程序員杰森·羅勒,基于GPT-3語言模型,開發了這個聊天機器人,他覺得GPT-3是“一臺有靈魂的機器”。俞佳霖了解這個模型,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AI模型之一,由埃隆·馬斯克等人共同創立的研究組織Open AI開發,只要通過特定語料的訓練,幾乎能模仿任何風格的對話。
科技從業者彭博見過GPT-3扮演的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效果相當好,“挺符合人設”。它不經訓練就能扮演喬布斯,他甚至能給出關于公司的看法。但是,一旦扮演隨機的人,會變得“似是而非”。
彭博說,要“原創”一個人,第一種方法,給它一個人設;第二種方法,提供成長經歷、聊天記錄、社交平臺等詳細資料。文本足夠多的情況下,模型能夠學到90%,聊天深入后,還是會“露出馬腳”。
俞佳霖想,與外公重新取得聯系不應該只是約書亞那樣的文字溝通,真正的“復活”應該是“相見”。外公十年前死于胃癌,盡管之前有所預料,但是真正得知外公去世的消息時,他仍然完全崩潰。俞佳霖一直將悲傷藏在心底。
幾種已經成熟的AI技術讓“相見”成為可能。在他的筆記本電腦上,開源、免費的GPT-J語言模型學習了外公生前的資料,訓練出外公的性格與語氣;語音克隆模型合成了外公的聲音;“人臉再扮演”技術,把現有模版“奧巴馬”的臉與外公聲音同步生成視頻;而常應用于虛擬主播的“變臉技術”,將“奧巴馬”的臉換成外公的肖像。
最終,一切的結果,當俞佳霖在電腦上輸入一個問題,經過多個模型的計算,一段AI外公的回復視頻生成了。俞佳霖想不到幾種技術疊加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但是他迫不及待再次“相遇”。懷著十年的思念,他小心翼翼敲下了第一句話:
“猜猜我是誰?”
短暫的幾分鐘停頓后,顯示了一段視頻,接著是來自另一個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